中美兩國貿易摩擦近來頻頻出現,如今兩國企業為一宗維生素C“價格操縱案”4月24日在美國最高法院對簿公堂。該案自美國企業于2005年對中國企業提起訴訟開始,歷經一審、二審一直申訴至最高法院,已有13年歷史。這是中國企業遭受的第一起與“國際禮讓原則”有關的美國發起的反壟斷訴訟,引起律師界的廣泛關注。法律專家表示,本案關鍵在于“國際禮讓原則”。美國最高法院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美國法庭對外國政府解釋其本國法律應該給予多大尊重。中國政府“不同尋常地”向美國法庭提交文件,表示中國公司行為是依據中國法律法規行事,所以不應受到處罰。彭博社稱,中方代表律師卡特爾·菲利普斯表示,中國公司只是在遵循中國的出口法律。美國法院通常必須遵守外國對其法律的解釋。本案本質上是一起并不復雜的反壟斷訴訟案,但焦點在于“國際禮讓原則”在該案中到底多大程度上被采信,這也導致這起案件久拖不決。在反壟斷調查中,橫向價格協議被嚴格禁止,這也是美企認為中國維生素C生產商結成“價格同盟”的證據。此外,歐洲和日本一些維生素企業如羅氏制藥等,因聯合壟斷維生素C曾被美國法院處罰,不僅付出巨額賠償,公司相關負責人還被判刑。分析認為,如果中企在美敗訴,極有可能導致大量針對中國其他行業企業的反壟斷訴訟被提起。尤其是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該案的未來走向并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