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正在考慮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在即將到來的5G網絡中部署電信和網絡硬件。如果這一禁令得到采納,將延續澳大利亞和美國已經實施的禁令,而日本政府也在考慮徹底禁止華為和中興,英國也在考慮出臺禁令……華為、中興在世界各地面臨禁令的范圍正逐漸擴大。
一、華為在海外遭遇禁令情況
1.已經頒布禁令的國家
2018年8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通知華為和中興,根據國家安全條例,禁止其為該國提供5G技術。澳政府聲稱,“可能會受到外國政府法外指示的”科技公司,可能會讓澳大利亞網絡受到干擾或未經授權的訪問。
2018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新法案,禁止美國政府和政府承包商使用中國華為和中興的部分技術。該項禁令將在未來2年內生效。該項禁令涵蓋了華為和中興所用的零部件,或使用這些零部件作為關鍵組成部分的服務。
2.正在考慮頒布禁令的國家
2018年11月13日,出于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德國高級官員正在推動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在即將到來的5G網絡中部署電信和網絡硬件的禁令。
2018年11月1日,新西蘭通信部部長Kris Faafoi表示,新西蘭可能禁止華為等中國通信設備廠商參與新西蘭5G網絡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
2018年9月17日,印度電信部已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被要求參與旨在開發“印度專用”5G用例的試驗的公司名單外。其中包括思科系統、愛立信、三星電子和諾基亞等全球主要供應商。
2018年8月31日,同樣以“安全”為由,日本政府最高層正在考慮對中興、華為的禁令。與澳大利亞的舉動一樣,日本政府的禁令不會點名華為和中興,但會建立嚴格的安全標準,有效地禁止這兩家公司上市。
2018年8月27日,俄羅斯政府也正在考慮從嚴進口華為和中興設備的建議。俄羅斯多家電子設備生產商和行業協會已向政府提議,對華為及中興做強制標記,禁止中間人公司進口這兩家企業的產品。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接到該建議后,已轉發到俄羅斯工貿部,通訊、大眾傳媒部及財政部,責成他們審議,之后報告結果。
2018年7月19日,英國發布華為產品安全性評估年度報告,表示對安全擔憂有所增加。之前,英國建立了一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以監控使用華為設備可能出現的安全漏洞。雖然目前英國沒有禁止華為,但未來很有可能會追隨美國和澳大利亞。
3.美國施壓他國禁止使用華為硬件
2018年10月15日,兩名美國參議員仍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敦促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介入和禁止中國華為為下一代移動網絡提供設備,并指出,華為在加拿大的任何舉動都可能損害與美國在電信事務上的合作,包括頻譜協調,并可能影響五眼聯盟成員國之間的情報共享。特魯多尚未對此作出官方回應。但加拿大一位重要的網絡安全官員表示,沒有必要禁止華為。
2018年9月28日,美國正努力阻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建設一項大型互聯網基礎設施項目。美國正與日本和澳大利亞合作,針對華為的方案制訂一項“反要約”。
2018年9月14日,韓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SK電訊公司表示,將三星電子和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選定為5G通信用設備供貨商優先談判對象,而中國華為未被列入。而之前,華為被列入測試對象。這是因為韓國感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
二、禁令背后的原因
1.擔心華為是中國政府的間諜
新西蘭媒體認為,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華為使用其電信設備監視語音或數據流量,但是它在一個極權主義國家的基礎上開展業務,即便是最大的獨立企業也可能承受提供情報的壓力。
尤其是2017年中國立法機構通過了《國家情報法》,德國認為,該法要求任何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對其國家安全存在威脅。新西蘭擔心,如果美國的法律要求亞馬遜、微軟和IBM等公司允許美國安全機構查看存儲在云中的數據,中國法律則也會要求中國企業協助并配合安全機構。即使華為今天不從事間諜活動,未來的中國政府也可能會向其施壓,要求其交出間諜的鑰匙。同樣,日本也認為中國的法律可能迫使中國企業在安全服務機構的要求下監視客戶。
2.擔心過度依賴華為,失去對國家通信系統的控制
華為發展十分迅速,以至于今天它在全球網絡硬件方面惟一的真正競爭對手是諾基亞,而它是一家多國擁有的企業。以前全球通信業的巨頭愛立信,已經逐漸走向衰落。如果任由華為在全球市場繼續發展,新西蘭擔心在不久的將來,華為將成為網絡硬件領域近乎壟斷的霸主,就像IBM曾經主宰計算機硬件一樣。屆時,該國將無法擺脫華為的掌控。
3.美國擔心失去世界技術領先地位
對于美國而言,速度是關鍵,因為美國正在與中國爭奪未來5G世界的技術領先地位。美國希望5G在全球地位上獲得競爭優勢,并保持其領先地位。但華為的迅猛發展顯然讓美國擔心,打擊華為發展的勢頭,捍衛自己的領導地位是美國的真正目的。
三、禁令引起的問題
1.推高價格
華為憑借其較低廉的價格,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在5G網絡技術方面,華為被認為是全球價格的制訂者,將其排除在外會推高成本。將華為排除在外將增加新西蘭數百萬美元的成本。對于澳大利亞,將領先的5G供應商——華為排除在市場之外,從而減少了該國的電信基礎設施供應?;A經濟學表明,當供應下降時,成本上升。也許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人生活在世界第二高的手機服務價格中。在美國,90%的無線基礎設施銷售是由愛立信和諾基亞這兩家公司完成的,美國市場的設備價格總體上比歐洲等其他發達地區高出20%~30%。
2.錯失優質技術
華為在技術上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Compass Lexecon公司的阿蘭?沙姆派恩表示,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了競爭對手。排除華為,在規劃網絡基礎設施方面,各國運營商可以選擇的其實并不多。在美國,由愛立信和諾基亞提供的無線基礎設施,以下載速度衡量的美國移動服務質量在全球排名第61位,僅次于智利、埃及和秘魯。
3.影響網絡建設
沃達豐首席戰略官丹·勞埃德認為,該禁令“從根本上破壞了澳大利亞5G的未來”。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網絡工程學副教授格雷戈里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有關華為的禁令將會帶來混亂、提高消費者價格,并讓澳大利亞電信的主要競爭對手Vodafone、Optus和TPG Telecom在推出5G方面落后多達18個月?!?o:p>
四、結論
從各國紛紛開始考慮對華為以及中興通信設備實施5G禁令以來,華為的海外之路就充滿了艱辛。而多數國家禁用華為的理由主要是“國家安全”。但如果安全是目標,那么基于地域來源而禁止電信供應商是毫無意義的。今天的電信業是跨國的、無國界的。威脅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删幊檀a可以虛擬地植入硬件和軟件中,允許惡意行為者監視或發起網絡攻擊。在世界任何地方,未經授權的功能都可能損害任何公司的產品。因此,在數字領域,任何人都不應該被信任。其實,關于這一點各國都清楚,禁用華為不過是他們用來遏制中國5G技術發展的“幌子”而已。
各國應看到,禁令阻止了有價值的國內投資,而這些投資恰恰推動了經濟增長。例如,2017年,華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接近150億美元,超過了除Alphabet和亞馬遜之外的任何一家美國科技公司。上述國家經濟本可以從這些投資中獲益,同時只需采取切實措施加強安全,保護其電信網絡,并在數字時代保持競爭力,以確保該國未來5G通信基礎設施的完整性。而不是依賴無效的、出于政治動機的禁令。
(機工智庫研究員 周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