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和日本正努力敲定改革全球產業補貼規則的提議,這些規則旨在限制他們認為的中國扭曲的做法。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歐盟貿易執委瑪姆斯托姆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5月23日舉行了會談,這是自2017年開始的一系列有關解決貿易扭曲問題的討論中的最新一次。在巴黎會晤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他們表示,在提高透明度、確定可能需要更嚴格對待的有害補貼和適當基準的共同文本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聲明稱,“部長們指示他們的工作人員繼續努力,最終敲定三方在這些和其他問題上的文本工作。”他們的目標是向WTO其他成員提出更嚴格的產業補貼和國有企業規定,并開始就采納這些規定進行談判。聲明沒有提到中國,但提到了工業化國家認為扭曲了全球競爭的中國經濟要素——非市場政策、強制技術轉讓、補貼以及國有企業。美國、歐盟和日本抱怨以國有銀行優惠貸款、補貼、出口信貸、減稅以及人為壓低土地和原材料價格等形式提供的補貼。他們的抱怨反映出,工業化國家對中國的貿易做法日益感到失望,同時擔心其他發展中國家將效仿北京的做法。然而,多數人寧愿選擇對話的方式,也不愿選擇華盛頓挑起的貿易戰。包括中國在內的164個WTO成員,都需要批準改革方案,才能被這個全球貿易機構采納。需要達成共識意味著,每一項新倡議都有可能成為更大談判中的議價籌碼。改革努力幾乎沒有取得過成功,許多都停滯不前,包括削減農業補貼或開放服務貿易的談判。然而,中國總理李克強2019年4月向歐盟承諾,中國政府將不再強迫在華外企分享敏感技術,并表示他準備討論有關產業補貼的全球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