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國商會5月22日表示,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商會近一半會員企業自去年以來在中國遇到了非關稅壁壘報復,例如政府檢查、清關變慢以及許可等申請的審批變慢。該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50名美國商會會員中,3/4表示,美國和中國互相加征關稅對其生意造成負面影響,其中一個表現是在制造成本和產品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訂單明顯減少。這份調查是在5月16日至5月20日之間進行的,也就是在美國最新一次公布上調關稅稅率后。調查顯示,35%的受訪企業表示,將會采取“在華為華”(in China for China)戰略。鑒于關稅問題,這些企業讓其中國業務更加側重于為中國客戶供貨,而不是用于出口。還有1/3的企業表示正在推遲和取消投資決定。另外超過四成(40.7%)的受訪美企表示“正在考慮或已經”把生產線移出中國,不過特朗普想把這些工作崗位都帶回美國的愿望并未實現,只有不到6%的受訪美企計劃或者已經將生產線遷回美國。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商會今年2月進行的年度調查顯示,其多數會員企業都支持在中美貿易談判期間保持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 在這次最新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表示,盡管在貿易戰中很受傷,但仍然贊成繼續進行拉鋸式的貿易談判,以解決“結構性問題,使其能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運作”。另外不到一半的受訪企業希望中美可以快速達成協議,回歸關稅戰之前中美間可預測的、穩定的狀態。根據美國商會的調查,貿易戰給美企帶來的傷害可能比其歐盟同行們要大。據彭博社援引中國歐盟商會近日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報道稱,53%的受訪在華歐企表示,在中國運作變得更難,但只有6%的受訪歐洲公司正在考慮或者已經將其生產線移出中國。對比在華美企、在華歐企,在這場貿易戰中,中興、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損失似乎更為慘重。對于這些企業而言,斷供芯片、禁購禁用以及谷歌“斷供”安卓,可能成為致命傷。據彭博社5月22日報道,美國政府考慮將5家中國監控設備企業列入與華為類似的“黑名單”,禁止其獲得美國零件與軟件,其中包括海康威視與浙江大華(另外3家未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