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6月10日開始,美國能源部要求所有人員和幾乎全部合同工披露參與外國政府項目的情況,這些項目旨在招募科學家、研究人員和企業家。根據該命令,如果參與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項目,這些員工就必須切斷這些聯系,或者從能源部辭職。按照美國能源部副部長布魯耶特的說法,即便科學家承諾退出有問題的外國人才計劃,仍將由反間諜官員判定其是否繼續構成安全風險。而且,披露所參與的人才計劃并不一定能讓科學家避免被起訴的可能。美國能源部負責監督17個國家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雇用約1.5萬名聯邦工作人員和10萬名合同工。《華爾街日報》援引能源部官員的話說,該部門已成為經濟間諜活動的主要目標,因為該部門是美國政府的主要科研機構,支持從物理科學的元素研究到軍方核武庫等項目。《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中國及其“千人計劃”已經被能源部盯上。“美國之音”評論稱,這項禁令是特朗普政府更積極地防止中國“竊取技術”以及與中國科技競爭的努力。美方聲稱,中國廣泛地“盜竊”美國的科學技術,并強迫在華美企轉讓技術。但中國對此予以否認,強調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改善營商環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張文宗6月11日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和中國在人文科技合作領域“脫鉤”,那么它的衛生部門、教育部門也可能陸續出臺類似限制性措施。美國對華戰略發生質變,使其拉開科技“新冷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