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兩國貿易爭端仍在持續之際,中國11月28日發出一項新的政策性文件,強調說貿易要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向制度型開放轉變。一份由中國的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的貿易指導意見說,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面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針對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這份指導意見說要拓展亞洲、非洲、拉美等市場,逐步提高“自貿伙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占比”??偣?/font>34條的指導意見中也包括積極擴大進口。但強調要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及“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官方的新華社星期四在一篇評論員文章中說,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所謂的“攻堅期、深水區”,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大的開放力度。新華社在星期四的評論員文章中還說,中國一系列重大舉措接連出臺,其中包括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外商投資法”。這兩部法規被認為有助于緩解美國的壓力。中國在星期四發出的指導意見中沒有直接提到美中貿易爭端中極為棘手的強迫技術轉讓和國企補貼問題。人們原先期望美中可能在11月達成結束貿易戰的第一階段協議,但目前預計這一協議的達成可能要推遲到明年,主要障礙據報是北京要求在協議達成之后美國對中國商品削減關稅的范圍更大。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三簽署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后,兩國的貿易協議有可能面臨新的變數。目前還不清楚中國將如何進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