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于2月15日生效,原定在協議執行6個月后評估履約情況。不過有傳聞稱,該會議已臨時喊停。坊間對此有不同猜測。猜測一:日程沖突。據路透社8月14日引述消息人士稱,因為日程安排問題,導致本應在15日舉行的兩國高級別貿易會談無法如期進行。據稱,押后會議與北京舉行會議有關,并不意味著協議有任何實質問題。猜測二:美方希望中國采購更多商品。路透社報道,有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希望有更多時間,讓中國采購更多美國商品。美國石油貿易商、航運經紀商稱,中方已預訂油輪,在8、9月載運至少2000萬桶美國原油,使得購油量大幅增加。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他們滿意近幾周的采購進度,且沒有退出貿易協議的計劃。而短暫地推遲會議,可以使中國完成更多的購買,有助于萊特希澤說服特朗普堅持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猜測三:美國不愿意討論更廣泛的問題。據一位熟悉會談的美國消息人士稱,中方認為這次會談是一個討論更廣泛問題的機會,比如提出一個緩解雙方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的建議,但美方拒絕了這一建議,美國不愿意談貿易以外的事項。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之前,中美貿易會談是為數不多的中美高層對話之一。但很顯然,美國堅持在貿易以外的東西不能改變。8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周,中國購買了歷史上數量最多的玉米,還有大量的大豆、牛。”不過,“中國一直在購買很多東西,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我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