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表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那么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是否是當前企業的選擇?近期的相關調查發現,因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而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有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的優勢,具有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良好環境,相對的出口低關稅更是明顯的優勢。如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顯著降低了其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關稅門檻。東南亞低成本和低(零)關稅的誘惑,吸引了眾多中國企業進行投資建設。如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因此,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產能更多地是在向東南亞方向轉移,這也促進了當地生產和出口的增長。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當然,產業鏈之困,導致并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與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實際調查中,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后往往會受困于產業鏈的不完備,反而抵消了成本和關稅的優勢。比較紡織業在國內遷移與對外遷移,可以看到在多種因素之下,紡織業“西遷”比不上“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