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疫情使中國面臨的經濟發展不平等問題再次加重。 這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然嚴重不足。特別是失業保險制度的 覆蓋范圍仍然非常有限---僅覆蓋了三分之一的城市勞動力和不到五分之一的進城務工 人員,而在農村地區的覆蓋范圍更小。在 2020 年第一季度,2300 萬失業者中只有 10% 的人領取了保險金。第二,中國社會援助和公共衛生保健支出仍然較低。即使考慮到中 國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支出預算增加了1470億元人民幣(占GDP的0.14%), 中國的福利和衛生支出總額仍僅占 GDP 的 3.5%左右,遠低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 均水平(6%以上)。第三,中國稅收收入存在結構問題,且缺乏累進性。對貨物和服 務征收的增值稅和其他稅收,約占中國稅收收入的 65%,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這一比例 約為 50%。相比之下,個人所得稅(PIT)收入僅占總稅收收入的 5%左右,約為新興市 場平均水平的一半。IMF 稱,2018 年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提高了個人所得稅免稅門檻, 并引入了一大批抵扣項目,進一步縮小了稅基,降低了稅制的累進性。同時 IMF 指出, 中國的復蘇主要依賴于公共投資,最近私人投資也在走強,但居民消費相對滯后,中國 的經濟增長仍不平衡,建議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政策應努力加強私人部門需求,以實現 更平衡的中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