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煉油業產能及利潤驟降,致使眾多煉油商不得不持續關閉煉廠以節約成本,避免進一步虧損,澳大利亞的情況尤其嚴重。目前,中國的煉油產能可能將主導澳大利亞的成品油供應。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成品油出口從2011年前的幾千噸,增至去年年底的近30萬噸。統計數據還顯示,2019年我國每年的煉油總能力提升至8.60億噸。澳大利亞、美國等國的企業競爭不過中企,已開始大規模關停煉油廠。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2月份表示,受“澳大利亞產品的競爭性供應”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將關閉墨爾本附近的Altona煉油廠。英國石油公司也表示,將于4月份關閉西澳大利亞州的Kwinana煉油廠。在歐美煉油巨頭紛紛撤離澳大利亞之后,澳洲僅剩下兩座煉油廠,均由當地公司運營。但這兩座煉油廠在去年9月和10月也發出警告表示,他們將考慮關閉設施的可能性。一旦最后兩座煉油廠關門,澳大利亞將無法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徹底淪為石油進口國。澳大利亞議會貿易和投資增長委員會近期表示,疫情加劇了澳大利亞對成品油進口的依賴。據《南華早報》近日的報道,Rystad Energy的石油市場分析師Julie Torgersrud表示,中國原油煉油產能的迅速增加,將使其主導對澳大利亞的出口,澳大利亞的石油供應鏈“正在變得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