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中國的經濟增長形勢,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日前發表文章指出,經濟復蘇不平衡特征明顯,就業數據顯示經濟有偏冷風險,疫情仍是經濟復蘇中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他指出,本輪中國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外需強勁彌補了生產端復蘇快于需求端的供需錯配缺口,是替代而非擠出效應。內、外需齊頭并進提高工業企業產銷率的情況并未出現。由于內需不足,外需擴張成為了維持產銷率水平、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文章稱,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遠超潛在產出水平,但如果剔除基數效應,GDP兩年復合平均增速只有5%,略低于潛在產出水平,經濟并沒有過熱。管濤提出,就業是反映潛在經濟產出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季度就業數據顯示,目前經濟形勢不僅沒有過熱,反而有偏冷的風險。后三季度要達到6%左右的增速,難度較大。一是取決于疫情是否會出現大的反復,二是宏觀政策激勵是否到位、市場主體能否有足夠的信心進行投資和消費。因此他認為,疫情態勢仍是經濟復蘇中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如果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不能達到9%以上,明年保6%就可能面臨較大挑戰。對此,需要未雨綢繆,加強市場溝通,穩定市場預期,恢復市場信心,不要輕言宏觀政策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