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關注華為近期業績的美國政府官員都會覺得美國做對了。華盛頓方面為摧毀這家中國科技集團而做的努力似乎正在奏效:華為營收直線下滑,該公司7月底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機不支持5G,而且還被迫出售部分業務。根據華為董事長徐直軍(Eric Xu)的說法,未來五年,該公司唯一的目標就是活下來。但政策專家警告稱,在與中國的“科技戰”中,美國現在還無法宣告勝利。實際上,在美國商務部制裁的數百家中國科技公司中,華為是唯一一家在為生存而戰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經實施的限制措施相當有限。”密切關注中國科技產業以及中美相關政策的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傅道格表示,“顯然,這些限制措施嚴重影響了華為。但對于其他所有(受制裁的)公司,影響沒那么大。”這是因為華盛頓方面只對華為使出了其最有力的武器——禁止其獲得使用美國設備或軟件工具制造的半導體。華盛頓方面在調整出口管制措施方面面臨著一個兩難困境:對美國芯片設備制造商和軟件工具(用于設計芯片)生產商來說,中國已成為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市場。美國商務部已將25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大多數都是在過去兩年被列入的。但該部繼續發放可向其中一些企業出口產品的許可證,還有一些企業則發現了漏洞。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對其中許多中國企業來說,根本不會有什么影響——你可以說,美國出口管制的這個部分根本不起作用。”華盛頓方面將對更多中國企業實施類似對華為那樣的制裁的可能性一直籠罩著該行業。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員已經討論了有關實施更廣泛的對華技術出口管制的問題。但對于此舉可能在長期內對美國科技領先地位造成更多損害的擔憂,可能將繼續阻止美國這樣做。傅道格表示:“拜登政府將采取逐案分析的方式,而非實施非常廣泛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