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月20日訪問的柬埔寨是今年東盟(ASEAN)輪值主席國。東盟雖然對烏克蘭局勢表示關切,但卻在譴責俄羅斯方面保持克制、避免深入其中。東盟國家與對立日趨尖銳的美中兩國均保持距離,同樣在俄烏問題上成員國間的態度也存在差異,遠非鐵板一塊。東盟在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進攻后,于26日和3月3日分別發表成員國外長聲明。不過,聲明并未提及俄羅斯的國名,也沒有采用“進攻”這一表述,僅呼吁停戰和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從10個東盟成員國各自的做法來看,對俄批判態度最為嚴厲的新加坡實施戰略物資禁運等經濟制裁,因而被列入俄羅斯政府7日公布的“非友好國家”名單。另一方面,通過政變全面掌權并接受俄羅斯軍事援助的緬甸軍方支持進攻烏克蘭,認為“這是為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當行為”。共產黨一黨專政、從前蘇聯時代就與俄羅斯關系良好的越南則對譴責俄羅斯的聯大決議投了棄權票。東盟在外交上最費心思的是域外國家中國。俄羅斯發動進攻后,中國采取偏向俄羅斯的姿態,與美國的對立加深,這也使得東盟的立場變得復雜。“在涉及到大國的地緣政治問題上,東盟團結一致是不可能的”,有印尼學者根據東盟各國固有的歷史及政治狀況向當地媒體表達了上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