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想要在中國維持業務運轉的制造商面臨重重困難,受抗疫封鎖措施期限延長和范圍擴大影響,供應遭遇瓶頸,卡車運輸路線不暢且港口擁堵,讓緊繃的全球供應鏈愈發承壓。中國政府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遏制該國兩年多來最嚴重的一輪新冠疫情,目前有數以千萬計的民眾處于封控之下,主要是在產業中心地區上海及其周邊。由于抗疫限制措施導致許多勞動者無法出門,有的工廠產出受到制約,有的工廠暫時關閉,包括蘋果公司和特斯拉的零部件生產商。據業內高管稱,一些臺灣電子產品制造商正在將急單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區,或計劃把臺灣的半成品運往東南亞或北美國家進一步加工。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沈陽分會主席孔海德表示,由于供應商關停,或零部件的交付無法進行,即使是那些讓員工住在現場以維持運營的公司也開始遇到生產困難。中國歐盟商會估計,航運和卡車運輸公司正遭遇長時間延誤,與封控前的水平相比,上海港的貨運量下降了約40%。航運業高管稱,貨物被轉移到附近的寧波以減輕整體影響。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引用對其會員的最新調查稱,在上海暴發疫情后,超過一半的在華美國跨國公司下調了年度收入預期。在接受調研的制造業公司中,有超過80%的廠商都表示有生產放緩或減產的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