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造船行業正在為勞動力短缺而傷腦筋。由于烏克蘭危機的余波等,韓國造船業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激增,另一方面,在蕭條期將人員減半的做法出現惡果,負責建造的技術人員短缺。為了讓外籍勞動力加以彌補,韓國政府將通過放寬工作簽證條件等措施加快提供支援,但如果建造持續停滯,有可能讓作為競爭對手的中國企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機會。盡管造船業的訂單量增加,但人才外流和招不到人的問題嚴重”,韓國法務部4月19日宣布,修訂向具備特定技能的人才發放的“特定活動簽證”的指導方針,即日起施行。放寬造船必需的焊工和涂裝工的人數限制,將上限提高至此前約5倍的4400人。在韓國的造船業,來自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等東南亞的工人很多。韓國政府將在疫情限制被放寬的時機敞開門戶,以確保勞動力。政府以特定行業為對象,放寬數千人規模的簽證條件實屬罕見。韓國擁有世界第二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業集團、第三大的三星重工業和第四大的大宇造船海洋這3家世界巨頭。采取此次措施,是因為造船行業強烈要求。造船大型企業某高管表示,“無法以現在的人員體制應對訂單增加。希望簽證放寬措施有助于緩解勞動力短缺”。目前,韓國造船行業因訂單增加而沸騰,此前一直承受著中國企業的攻勢。在中日韓分享大部分全球份額的造船業,韓國在2000年代超過日本,躍居首位。但進入2010年代后,中國企業抓住了旺盛的國內需求,還在國外發動低價攻勢,實現崛起。在此期間,韓國企業被中國船舶集團迅速超越,讓出了首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