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在中國湖北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此次會晤不設具體議題,不簽署協議,不發表聯合文件,兩國領導人在輕松友好的氣氛中長時間溝通,坦誠交流,就中印關系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全面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經貿合作是中印關系中的重要內容。受訪專家表示,此次會晤為兩國經貿合作定下基調、指明方向,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為化解貿易摩擦和分歧奠定了基礎。
1 中印關系“再出發” 有人喜歡用“龍與象”來形容中國與印度,甚至提及“龍象之爭”。事實上,中印之間的共同語言與共同利益要遠遠大于分歧。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李莉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會晤是在國際格局變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中印作為全球兩大新興經濟體,面臨共同的挑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推動經濟全球化以及維護國際貿易體系方面,雙方有著高度一致的利益和共識。因此,此次會晤意義非凡,真正實現了中印關系的“再出發”,從戰略上引領中印未來發展。在這個框架下,中印經貿合作也將邁出新的一步。 雖然中印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國,但雙方的貿易摩擦時有發生。“印度對貿易逆差的問題始終‘耿耿于懷’,一邊依賴進口,一邊又怕中國商品威脅本國工業發展,頻頻對華發起貿易調查,同時對從中國進口的近百種商品征收反傾銷稅。此外,中資公司進入印度也受到重重限制。”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蕊對國際商報記者坦言。 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自1994年至2017年8月底,印度共對中國發起212起反傾銷調查。今年以來,印度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對中國商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多達8起。目前,印度已成為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王蕊指出,中國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印之間的貿易現狀是雙方貿易結構使然,關鍵在于印度如何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此次兩國首腦會晤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雖然雙方不一定能在一些分歧上完全達成一致,但可以比較自由地表達意見、提出期望,為探討問題的解決留出空間。
2 RCEP有望取得進展 2017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達到844.4億美元,這是近年來中印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800億美元,創下新高。 “這說明雙方在經貿合作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經濟互補性強。尤其是莫迪上臺后,推出‘印度制造’計劃,立志將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業中心,這從客觀上需要中國在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印度也想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和‘快車’。”李莉說。 王蕊認為,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共識下,中印在多邊貿易體制方面更容易取得突破。印度的立場和態度深刻影響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的進程和走向,其在擴大進口和金融市場開放的問題上,一直與其他國家存在分歧。此次會晤是對未來中印經貿合作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對推動RCEP談判將產生積極作用。 此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透露,目前,RCEP談判正在穩步向前推進,在貨物、服務、投資等核心領域都已進入實質性的出要價談判階段。各方對推動談判均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談判節奏正在加快。第22輪談判將于4月28日至5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 王蕊表示,東盟作為RCEP的核心參與國,印度也非常重視與東盟的合作,在多邊合作框架下,東盟能起到一個潤滑的作用,有望推動RCEP在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