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目前,我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自貿協定17個,9成以上的出口貨物可在自貿伙伴享受最低至零關稅的關稅減讓。自貿協定項下關稅優惠成為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驅動力。中韓自貿協定是我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韓國是山東省最大的自貿伙伴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進一步挖掘山東企業利用中韓自貿協定的潛力、促進對韓貿易穩定增長的空間很大。
山東省中韓自貿協定實施情況
2019年上半年,山東省內海關和貿促會共為12.4萬批出口貨物簽發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貨值40.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6%和7.3%,企業可享受國外關稅優惠約1.7億美元。同期,山東省內企業受惠中韓自貿協定的進口貨值76.7億元人民幣,稅款減讓2.3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42%和57%。自貿協定關稅優惠成為落實國務院“減稅降費”部署,促進對韓貿易的重要舉措。
(一)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占比高,對韓出口增長的貢獻度超過9成。2019年上半年,山東省申辦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的貨物金額占對韓出口比重達到49.9%,與協定實施之初的2016年上半年相比,提升9.8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5個百分點。從進出口貨物的情況比較來看,山東省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占比要比進口貨值占比高出31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山東省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凈增2.8億美元,對山東省對韓出口增長的貢獻度高達97.9%。
(二)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居全國首位,與江蘇差距基本保持穩定。2019年上半年,山東在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在全國各省市中居首位,與上年同期持平,領先排在第二位的江蘇6.7億美元,領先第三位的上海9.4億美元,第一名的地位基本穩固。
(三)部分重點商品自貿協定項下出口比重超6成,對出口的拉動作用邊際效應遞減。2019年上半年,山東省電氣設備配件、化學品、塑料制品、水產品等8類對韓出口過億美元商品的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比重超過60%。其中,水產品和有機化學品的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比重分別達到97%和90.4%。中韓自貿協定生效近4年來,自貿協定項下關稅優惠對出口的拉動作用邊際效應遞減,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值比重較高的8類重點商品中,僅塑料制品和車輛零件出口增速超過對韓平均出口增速。
(四)出口水產品“新增國別關稅配額”利用率高,鮮活章魚關稅配額實現“包圓”。中韓自貿協定將“新增國別關稅配額”作為減稅類別寫入其中,共涉及21種農水產品,對于配額數量內的中方原產產品可在韓“零關稅”入境,超過配額的則實施較高的最惠國稅率。山東水產品出口企業對中韓自貿協定“新增國別關稅配額”利用較好。從海關統計數據來看,山東凍安康魚等對韓大宗水產品配額內出口均占全國的5成以上。韓方鮮活章魚的配額被山東企業“包圓”,上半年受惠貨值超過1億美元。
(五)韓國“跳板”作用顯現,自貿政策助力企業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青島某企業出口的絲巾等產品列入美國加征關稅清單后,利用中韓自貿協定關稅優惠將真絲原料出口韓國,在韓完成印染等加工環節并實質性改變原產地后出口美國。不僅可以規避美方加征的25%關稅,而且還可享受美韓自貿協定項下關稅優惠。今年以來,該公司的出口額逆勢增長20%。
山東省在中韓自貿協定實施中面臨的問題
雖然山東在中韓自貿協定的利用方面存在地域優勢和良好基礎,但關稅優惠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并未感受到中韓自貿協定帶來的“實惠”,不利于中韓自貿協定的政策優勢充分轉換為貿易實績。
(一)部分企業對政策了解不充分,存在未用惠或用惠不充分的現象。與各級政府出臺的促外貿政策相比,自貿協定從政策醞釀、談判到簽署、生效時間跨度大,且政策專業性強,對利用政策企業的要求也偏高。有的企業對國家自貿區戰略和自貿協定政策缺乏了解,導致未能利用自貿協定關稅優惠。如,青島可隆車業有限公司由于對政策了解不足,自中韓自貿協定生效以來未申辦原產地證書受惠,涉及對韓出口貨值上億美元。調研中還發現,部分產品的中韓自貿協定和亞太貿易協定項下協定稅率有高有低且動態變化。例如,當前韓方中韓自貿協定項下懸掛空氣彈簧減震器的協定稅率為5.33%,比亞太貿易協定稅率高出1.33個百分點。根據降稅安排,2022年韓方中韓自貿協定項下懸掛空氣彈簧減震器的協定稅率為3.73%,比亞太貿易協定稅率更加優惠。易導致企業因熟悉程度不夠而未適用最低的協定稅率通關,不能最大限度受惠。
(二)韓資企業和韓國商人成為受惠主力軍,內資企業受惠的比重偏低。2019年上半年,山東受惠中韓自貿協定出口貨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6家為韓資或中韓合資企業,4家內資企業中,3家為對韓出口小商品的貿易公司。3家小商品出口企業雖然受惠額達到1.7億美元,但是大部分出口貨物為韓方客商通過網購等方式直接從義烏、臨沂等地市場采購的小商品。國內企業僅僅為韓方客商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并賺取少量的代理費。韓資企業成為韓方對我出口貨物給予關稅優惠的最大受益者,享惠不平衡的問題突出。
(三)對韓小商品出口發展迅猛,相關企業受惠自貿協定存在瓶頸。2019年上半年,臨沂地區3家企業采購并對韓出口小商品2.6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上千倍,小商品出口成為拉動對韓出口增長的新動力。但受制于小商品“品種雜、發貨急、難追溯”等特點,導致企業一方面因無法追溯到生產商及原產地而不能辦理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享惠;另一方面因批次多、貨值低以及對時限要求較高,國內采購企業和韓國客商均因“嫌麻煩”而不愿辦證享惠。受此影響,同期申辦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的小商品貨值僅為200多萬美元,不足對韓出口額的百分之一。2019年上半年,臨沂雖然對韓出口大幅增長183.4%,但是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貨物總值僅為20.1%。
(四)對韓貿易地緣優勢明顯,部分出口貨物未能轉化為山東出口實績。由于威海地緣優勢突出,對韓出口小商品在威海通關量激增,發往韓國的貨船船期從中韓自貿協定實施前每周6個航班增加到現在的每周15個航班,貨船載重量從中韓自貿協定實施前每條船裝載200多個集裝箱增加到現在每條船裝載300多個集裝箱。但是由于省內市場采購小商品的種類不全,部分企業和韓國客商需要到義烏等地采購,并由采購地代理企業報關出口,導致部分貨物雖然在山東威海等口岸裝船出口并辦理原產地證書,但“出口實績”卻旁落“他人”。2019年上半年,威海簽發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的貨值同比增長19.1%,但是對韓出口卻下滑5.5%。
(五)中韓雙方協定實施的配套措施存在差異,制約進口企業順利享惠。韓國原產地簽證機構在貨物通關出口后,根據海關歸類以及實際的運輸信息出具原產地證書,簽證的流程時長一般為3個工作日。韓國貨物運抵山東航程不足一天,韓方的簽證時長與魯韓物流現狀不匹配,極易出現貨等證或因通關時無法提交原產地證書而不能享惠的情況。由于中韓雙方海關歸類側重存在差異,會出現HS編碼認定不一致的情況,導致韓方簽發原產地證書的HS編碼與我國進口報關HS編碼歸類不一致而無法享受協定項下關稅優惠。此外,根據中韓自貿協定協定,每一份中韓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最多申報20項貨物,且一份進口報關單只能對應一份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雖然我國進口報關的商品上限已于2016年提高為50項,但超過20項貨物只能由企業分批報關,提高了企業的報關費用等享惠成本。
充分挖掘中韓自貿協定政策潛力的對策
山東與韓國比鄰,是自貿試驗區、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中韓產業園的疊加區域,具有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要實現山東外貿的穩定增長,對韓貿易更易突破,也尤為重要,促進企業用足用好中韓自貿協定項下關稅優惠,不斷優化企業依托政策優勢開拓國際市場的營商環境勢在必行。
(一)強化中韓自貿協定項下關稅減讓等優惠政策的推介力度。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69號)要求,由政府主導打造中韓自貿協定實施的示范地區和行業,調動各市縣政府及行業、企業參與自貿協定實施的積極性。打造部門間互通互聯、數據分析功能完善的集成化信息平臺,整合商務、海關、貿促會等部門的原產地簽證、對外貿易統計數據、自貿協定項下進口關稅優惠等自貿協定實施數據,實現自貿協定實施方面的大數據分析,圍繞政策利用短板開展宣貫、推介,實現政策宣傳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有針對性挖掘協定利用潛力。
(二)搶抓擴大開放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獨特的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威海是我國首個寫入自貿協定的中國城市,與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列為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該示范區是雙邊的、可試驗范圍廣、對自貿區戰略的支撐作用強,成為山東對韓貿易獨有的競爭優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于2017年9月建議推進仁川自由經濟區與中方自貿試驗區建設城市間的自由貿易區。建議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為契機,進一步鞏固、拓展威海與仁川推進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果,從雙邊層面加大魯韓投資、貿易自由化改革創新力度,依托中韓(煙臺)產業園,通過租賃、合資、代加工等方式在韓建設海外公共加工服務平臺,構建跨國產業鏈,與上海等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單邊開放”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動能。
(三)優化政策配套,將山東對韓的區位、口岸優勢轉化為貿易實績。深入開展調研,了解韓國市場對小商品等非傳統領域貨物的需求,在現有的市場采購集散地或對韓出口貨物集散地有針對性建設中韓小商品市場采購貿易交易市場,實現韓方客商市場采購商品“一站式”備貨。并圍繞市場采購小商品出口的貿易特點,在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扶持、原產地簽證、出口報關等方面制定配套措施,提升山東輸韓口岸對商貿物流的帶動作用,將對韓的口岸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出口優勢、商貿優勢。在會展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組織魯韓小商品等重點行業展會,引導內資企業與韓方企業開展對接,推進內資企業與韓方終端銷售商的直接合作,強化內資企業開拓、搶占韓國市場的能力和水平,在提高中韓自貿協定項下出口比重的同時,提高內資企業的出口收益。
(四)強化綜合施策,引導中韓自貿協定項下貨物擴大進口。在堅決落實國務院“減稅降費”決策部署的同時,針對韓方原產地簽證機構簽證流程時長偏長,無法滿足魯韓物流及通關需要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海關、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加強合作,引導省內進口企業使用關稅保證保險等多元化擔保方式。充分利用關稅保證保險辦理時效快、擔保成本低的優勢,實現企業先提供稅款擔保通關、后憑證享惠,既保證貨物及時通關、又能夠使企業順利享惠,促進海關通關便利政策與自貿協定關稅優惠疊加釋放政策紅利。
(五)加強魯韓、省部溝通協調,為企業用足用好自貿協定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山東省—韓國省部聯席會議機制,在中韓自貿協定框架下探索符合小商品出口特點的便捷原產地判定和通關享惠程序,并總結山東臨工等爭取韓方簽證機構以我方進口報關HS編碼出具原產地證書的成功案例,一攬子解決雙方HS編碼歸類差異導致的山東進口企業“受惠難”等問題。在全省建設涵蓋企業、行業及相關部門的自貿協定實施監測網絡,收集協定項下優惠政策利用存在的問題,加強山東省政府與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合作,將原產地證書貨物項數上限等問題納入中韓自貿協定升級談判,降低企業享惠成本,便利企業享受自貿協定關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