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經濟觀察)展望2020:中國外貿的好日子來了?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李曉喻)盡管遭遇貿易戰、世界經濟不景氣等種種挑戰,2019年中國外貿依然收獲圓滿結局:總額有望達30萬億元人民幣;出口增速超過其他主要經濟體;出口國際市場份額不降反升。
除規模擴大外,中國貿易結構和質量也有明顯進步,如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占比提高,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等。中國商務部稱,2019年初提出的“促進外貿穩中提質”任務已經完成。
分析人士認為,基于一系列利好因素,中國外貿良好發展態勢2020年有望繼續保持。
利好之一:全球經濟與貿易或將“否極泰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只有3%,2020年或將達3.4%。另據世貿組織(WTO)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可能會放緩0.3個百分點至2.7%,但與2019年1.2%的預期相比有明顯提升。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楊長湧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主要經濟體都在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等利好因素,2020年世界經濟將大概率與2019年持平或略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全球經濟有所好轉有助于穩定外需,2020年中國出口企穩可期。
利好之二:新近生效的一系列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外貿的提振作用將日益凸顯。
最近幾個月來,中國自貿協定步入“豐收季”:2019年10月,中國與新加坡、與東盟自貿協定升級版先后生效,企業可更大程度享受自貿區優惠政策,降低貿易成本;2020年1月1日起,中國與巴基斯坦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議定書降稅安排正式實施,兩國相互實施零關稅產品的稅目數比例將從此前的35%逐步增加至75%。
此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啟動法律文本審核。中國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透露,2020年6月前完成審核工作“沒有問題”,預計今年11月前各國可履行完國內審批程序,RCEP有望在領導人會議上如期簽署。
作為當前亞洲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簽署生效對中國穩外貿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姜躍春稱,RCEP有利于擴大中國和區域內其他國家的經貿和投資往來,為中國出口和投資打開更大空間。
利好之三:中國穩外貿力度正在加碼,逆周期調節政策也在持續出臺。
為擴大進口,中國2020年下調凍豬肉、牛油果等消費品,以及部分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等關稅稅率。今年2月22日前,中國還將全部落實WTO《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剩余措施,貿易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出口方面,官方已明確提出,將深度優化國際市場布局,著力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擴大與周邊國家貿易規模,引導企業開拓一批重點市場。
此外,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近期中國還在積極部署包括減稅降費、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在內的多項措施穩定制造業增長,加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等。
魯政委表示,這些政策一方面有助于提振出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穩定消費及投資,帶動進口增長。
在近年來全球貿易最困難的2019年,中國外貿仍然穩住了陣腳。2020年,隨著內外環境改善,外貿實現更大發展可期 -------中國新聞網(轉載)
第一部分
什么是外貿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 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外貿流程
N1:做過外貿的
N2:無外貿經驗
1.外貿公司不是工廠的敵人而是朋友。目前國內很多客戶接觸外貿都會優先選擇外貿公司,不言而喻;成熟型的生產企業可以優先考慮,偏重研發,外貿公司探路,方便后期轉型
2.外貿市場不是一兩個月時間就能開發出來的。企業主肯定是要有這樣的心理素質的,沒膽量的企業主請繞行,如果我們不是生產型企業且又不愿意輕易嘗試怎么辦?那請您一定要弄清楚您的產品定位,低中高端+區域(亞歐非美洲)+銷售渠道(零售、批發、代理);多問多咨詢!!!從考慮到確定不要超過1個月,外貿就是靠搶時間,多一天上線多200%的機會,對于猶豫不決的,請繞行
3.外貿人員(兼職+全職),基本上外貿人員標配是:老板+外貿經理+外貿銷售
招聘渠道:基本上外貿經理難度還蠻大的,好的外貿經理是成功的一大半,建議朋友推薦或者獵頭。外貿銷售基本上以英語為主的,只要做過都有經驗的,58、智聯、51job都可以的。建議企業主可以多招些會小語種的外貿銷售,錦上添花
4.產品各類檢測報告和認證證書,用于出口報關,在此就不一一列舉;有些認證費用甚至超過產品貨值,因此回到2,一定要弄清楚您的市場先做認證,一方面是節約發貨周期,最主要的就是不給自己找麻煩(有家企業主談判,沒有第一時間問出口國需要哪些報關條件,到確認合作后買家需要讓賣家出具產品對應的認證報告,請問怪誰呢?單獨做的報告錢怎么加到買家那邊,周期如何能保證)
5.報關
N1:企業單獨報關
1.再次走一遍注冊公司流程,不過去的地方是其他"相關部門"
2.獲取進出口權證書,類似營業執照,目的是可以拿退稅補貼
N2:委托第三方貨運公司,類似外包服務,付費就能解決問題,省事
6.港口發貨
基本上都是找的國際物流公司,需要提供報關資料,他們只負責運輸而已;企業主考慮的就是需不需要買保險罷了
第二部分
外貿開發客戶的渠道
搜索引擎:Google為主,各國家雖都有本地搜索引擎,但還是以谷歌為核心搜索
社交媒體:類似國內的頭條等,領英、臉書、推特等,基本上社交媒體只是作為一個輔助性工具,輔助性工具,重要的事情說2遍,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弄
溝通工具:WhatsApp、電話、郵件。國外買家都是以郵件聯系為主的,因此有些買家會選擇倒時差上班就是為了及時回復郵件,建議賣家及時電話聯系買家
展會:
N1:國內
N2:國際
此處就不一一舉例,展會多到數不勝數,根據企業主實力選擇,展會的確是實力綜合體展現,去的都是些有牌面的企業,展會更多的還是以企業宣傳為主
電商平臺:
N1:零售
N2: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