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把線上展會看成傳統展會的“線上版”,那你就絕對要錯過511線上展的大彩蛋:一次公域流量轉私域運營,沉淀出自己客戶資產的好機會。
很多原本主做線下展會的優質買家,這次不得不選擇“上網”,這些人采購意愿強烈,帶著海量精準的商機紛至沓來,對平臺上的商家來說,是一次真正的收獲的季節。
本文作者:龔明袖,深圳市政元軟件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一陽指(P4P工具)和倚天劍(產品管理工具)研發帶頭人。阿里巴巴外貿服務市場2019年生態牛商賽馬會冠軍,主講的“三步讓流量轉化翻倍”曾獲評阿里巴巴國際站十大影響力課程。本文已獲授權發布。
線上展會帶來商機轉化的新啟發點
從電子名片到商家的數字資產沉淀
開始閱讀今天的文章之前,不妨請各位先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辛辛苦苦一次參展下來,積攢了一大摞名片,夜里你翻看著這些名片,毫無頭緒又茫無邊際,不禁感慨真是造化弄人,給了你做生意的機會卻不肯明示,然后又不得不默默地將名片放進抽屜,好好保存,因為每一張名片的背后,都可能隱藏著那難得的商機……
寫到這里連筆者本人都有被觸動,“名片一堆,不知什么滋味”,這是多少老外貿曾經“淡淡的心酸”啊。
不過伴隨著阿里巴巴國際站居家健康生活線上展會(以下簡稱為“511線上展會”)的正式開啟,筆者看到了一線曙光。從展會參展手冊,到筆者所服務的客戶反饋,“電子名片”、“電子商品名錄”成為高頻詞。
供應商可通過電子名片,識別買家身份,明確行業、地域等屬性,一目了然,完成數字化打標與管理,關鍵信息盡在掌握,快速在買賣雙方之間建立起溝通基礎。
電子商品目錄的邏輯也類似,經過驗證的采購商如果想要收集目標供應商的產品冊,在線上展會中只需一鍵獲取即可。
而一場交易無論是否達成,商家都可通過商家管理后臺進行數字化管理,對采購商信息進行精準沉淀,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數字化資產。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千人千面,人工智能不斷深入各個行業,外貿行業也不例外。平臺不斷發力,買家的標簽只會越來越精準,未來肯定會是什么樣的商家就匹配什么樣的買家。
電子名片只是一個工具,但它所代表的整個行業新趨勢,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文章開頭讓各位設想的心酸場景,可能就此一去不返了。
一次真正的收獲的季節
優質買家+海量精準商機紛至沓來
舊的場景一去不返,帶來的是新的機遇蓬勃發展。今天我們肯定不是單單在討論什么電子名片,如果你只把線上展會看成傳統展會的“線上版”,那你就絕對要錯過511線上展會的大彩蛋:一次公域流量轉私域運營,沉淀出自己客戶資產的好機會。
仔細想想,當幾乎所有買家都被限制在家里不得出行,線上成為他們尋源采購的唯一途徑。很多原本主做線下展會的優質買家,這次不得不選擇“上網”,這些人采購意愿強烈,帶著海量商機紛至沓來,對平臺上的商家來說,是一次真正的收獲的季節。
為什么要有買家電子名片?既因為它可以打上清晰的標簽,讓供需匹配更為精準,也因為它可以和MA后臺(國際站的商家管理后臺)打通,一場展會下來,成交則皆大歡喜,買賣不成那也有“仁義在”,這些電子名片會被歸檔到你的后臺,沉淀起來。
線上展會將公域流量引進來,沉淀為商家的客戶關系,商家再通過客戶通等手段去觸達、去激活,一個完整的私域閉環是不是就這樣誕生了?
圖為阿里巴巴國際站511線上展會的場景之一
最關鍵的是,這些買家和他們所代表的商機,是高質量的,是精準的。商家和買家匯聚一起,專業精準的海量商機+事半功倍的優質圈層,多少外貿人夢寐以求的“黃金組合”,就這樣形成了。
或者筆者也可以這樣說,線上展會本身不是最重要的,甚至商家在展會上的表現也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而且可持續的,是能不能把握住這次沉淀優質客戶的機會,為自己的生意健康長久運轉,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要浪費每一次時代給予的機遇
中小外貿企業彎道“超車”正當時
行文到最后,筆者想談談個人對時下外貿行業的看法,因為看到網上太多“錯誤”的言論了。在筆者看來,疫情確實帶來了一個跨境貿易新時代,但絕不是有些人說的那樣一個“不好”的時代,筆者反而認為是一個“遍布機遇”的時代。
如果放在20年前,筆者不敢說這樣的大話,那時候互聯網還是新事物,跨境電商平臺這樣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還遠遠沒有成熟起來,疫情阻斷了線下貿易的正常往來,供需雙方就真的只能干瞪眼。但眼下已經是2020年,互聯網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多年,阿里巴巴國際站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也已經成長了21年,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光早已長成參天大樹,還在不斷創新,自我革新,勇立潮頭。
對于仍固守傳統外貿生意模式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對于及時擁抱線上,轉型數字化的外貿企業來說,這個時代又是好的。特別是對于此前一直苦于無法超越行業前幾名的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次絕好的“彎道超車”的機會。國際站511線上展會上有人已經開始在用的B2B跨境電商直播,讓很多商家的店鋪詢盤相比上個禮拜增長了兩倍左右,就是一個明證。
新的跨境貿易時代已經開啟,及時把握,是最正確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