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由于各國貿易政策變動、國際物流運力縮減等,傳統外貿受到嚴重沖擊,跨境電商進一步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方式。”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張水波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具備在線營銷、在線交易等獨特優勢,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避免物理接觸,減少中間環節,是境外防疫物資傳遞、貿易市場開拓的重要渠道。
跨境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紅利,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商務部出臺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等舉措,各地海關加快清關、檢驗速度,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支撐。上海出臺包括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總計11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支持企業積極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全球采購規模。
“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都與跨境電商相關。”張水波說道,疫情期間,在穩外貿方面,跨境電商作為新業態顯示了對外貿創新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跨境電商企業近年來形成的渠道優勢在物資采購、端到端配送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發揮,將跨越關境的供求兩端高效鏈接起來,保證了供應鏈的完整。
記者了解到,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174億元,同比增長36.7%,疫情下跨境電商零售額呈現逆市增長。據阿拉山口海關統計,自今年1月21日阿拉山口口岸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以來,截至5月19日,僅用120天,該口岸跨境電商出口包裹達到1006.18萬件,日均達8.3萬件。
張水波表示,雖然海外疫情的暴發對外貿行業造成沉重打擊,但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依然存在。阿里巴巴速賣通等跨境電商零售平臺為國外消費者提供了渠道,而且由于阿里巴巴的聲譽和品牌效應,速賣通受到多國消費者青睞。
記者從阿里巴巴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大的跨境零售電商平臺,速賣通直接連接商家與C端消費者的數據鏈路,能讓商家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獲取反饋,以“跨境C2M”的模式,更精準地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4月中旬,速賣通“宅家消費新需求”專場活動整體成交額突破1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成交額月環比增長178%。
“由于跨境B2C模式省去了海外批發商這一中間環節,Hibrew的毛利潤提升了將近一倍。即使扣除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也能比B2B模式獲得更多利潤。”國產咖啡機品牌Hibrew負責人肯尼表示,自去年7月入駐速賣通平臺,企業已飛速成長為金牌賣家,今年4月疫情期間,銷售額逆市上漲近100%,除受宅家抗“疫”等客觀因素推動,這也歸功于跨境電商平臺在培育品牌方面獨具的優勢。
“未來,為保證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的信用體系建設。”張水波表示,跨境電商平臺由于交易的特殊性,需加強相關行業協會、聯盟的建設,強化平臺責任,限制不符合規范的行為,加強跨境電子商務質量安全監管和對出售假冒產品的企業懲處,加大對跨境電子商務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海關要嚴格把控出口防疫物資的質量。
另外,張水波表示,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新業態,政策支持力度大,在財政、稅務、質量監督方面出臺了配套措施,對此,各個部門間要加強溝通與協作,推進跨境電商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跨境貿易不單單是平臺管理,還與跨境物流配送相關。”張水波表示。此次疫情對物流配送帶來了直接挑戰,我國跨境電商物流企業通過包機、海外倉存儲發貨等多種方式,保證了跨境電商貨品及時送達。跨境電商物流和海外倉成為了“穩外貿”重要支撐,未來,需進一步加大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運輸配送效率,減少物流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