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表示,外貿帶動就業人數約1.8億人。2019年中國外貿依存度為31.8%。
消費、投資、出口,這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中,外貿走的最難。
刺激消費,政府可以發現金、發消費券。刺激投資,政府可以搞大規模基建計劃。刺激外貿,能怎么辦?
目前看到的穩外貿舉措,大概只有幾類:增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舉辦網上廣交會;促進出口轉內銷;完善出口退稅;加大信貸和保險支持。
還有一點,嚴查醫療產品出口質量,維護“中國制造”的聲譽。
5月25日,在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商務部部長鐘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外貿外資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
從外貿看,最主要的是穩住外貿主體。現在全國外貿主體超過30萬家,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面對疫情的沖擊,這些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一些是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可以解決的,有一些需要政府的幫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從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產業鏈、供應鏈等政策上予以幫助支持,降低了企業的壓力,也激發了企業活力。我們認為,只要我們國家的外貿主體能夠穩住,我國的外貿就一定能穩住、能夠發展。
外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對外貿易和國內貿易是我國民經濟這輛大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穩外貿主體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
一是政策幫持,從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一系列的優惠減免及補助;
二是模式升級,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
三是出口轉內銷。當然,企業出口轉內銷所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不僅需要企業在產品質量、技術上下功夫,還需要在渠道、品牌上做文章。
疫情之下,以跨境電商為主體,數字化“新外貿”概念成為熱點。
以網上廣交會為導火索,各大全球跨境B2B電商平臺,持續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引發了一場傳統外貿向“新外貿”轉型的狂歡。
“疫情改變了傳統的外貿模式和思維,必須要線上線下并駕齊驅,才能把中國商品真正銷售到全世界每個角落。”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天工國際董事局主席朱小坤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次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朱小坤介紹,疫情發生后,天工國際將重點加大在跨境平臺的投入,線上線下共同發展,擴大產品在全世界的網上銷售,“對于疫情以后外貿全面恢復,我們公司是非常有信心的。”
朱小坤建議外貿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轉變生產模式,“假如你在國外下訂單,就能跟蹤到訂單。通過數字化建設,知道企業的產品到了哪一個工序,什么時候生產的,什么時候出來,整個生產經營的全流程都用數字化固化好,使我們的顧客更加放心、安心。”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有所下降,但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繼續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其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增長34.7%。
疫情之下,以跨境電商為主體,數字化“新外貿”正成為趨勢。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3月大促交易總額同比增長167%,4月份交易總額同比增長86.3%。
第127屆廣交會官宣線上舉辦后,外貿圈一片嘩然,輿論也呈兩極分化。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機遇大,潛在風險也大。所以在面對首屆全線上廣交會時,疑問,甚至是質疑聲也總是難免的。
5月13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商務部網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參加展會是外貿企業爭取新訂單的重要方式。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商務部鼓勵舉辦線上展會,鼓勵政府主辦的線下展會率先在線上開展,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通過舉辦“云展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展示、宣傳、洽談等效果,助力企業抓訂單、保客戶、拓市場。
包括浙江、北京、廣州、東莞、溫州、佛山等多個省市舉辦線上云展會,數字賦能外貿企業,并取得不錯的成績。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疫情之后,全球整個供應鏈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疫情改變不了中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節點地位。一旦國外疫情得到了控制,外部需求開始復蘇的時候,我們相信中國的外貿有V形反轉的能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