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九色porn-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欧美综合网|www.bjqnly.com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外貿信息>外貿動態

【新銳論壇】中國與意大利加強經貿合作 雙邊投資規模有待擴大

時間:2020.07.14信息來源:


意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創始國之一,中國加強與意大利之間的經貿往來會對中國與歐盟國家未來進一步發展起到引領作用。2019年4月,意大利成為G7成員國中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中國與意大利之間商品貿易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雙邊貿易額占各自貿易總額的比例仍然較低。中國對意大利持續貿易順差、雙方投資合作規模較小、簽訂的雙邊協議合作不夠緊密、中西文化差異較大是不利于雙邊經貿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為進一步加強中意經貿合作發展,中國要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中國進博會的作用,積極擴大從意大利的進口規模、擴大對意大利的投資,繼續優化國內投資環境,加強與意大利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中歐自貿協定工作。


在經濟高度全球化時期,經貿合作是國家間互相促進發展的主要途徑。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意大利也是歐洲地區重要國家之一,兩國友好合作的歷史背景為雙方經貿往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加強與意大利的經貿往來,不僅有利于雙方各自的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為中國與歐盟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礎。


一、中國與意大利雙邊經貿發展歷程

中國與意大利雙邊關系情況

中國與意大利都具有悠久的歷史,雙方最早的接觸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絲綢之路兩端就分別是長安和羅馬。新中國成立后,意大利是較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之一,自中意建交以來,雙方一直保持著友好的伙伴關系,在中國處于發展的艱難時期時,意大利也多次向中國施以援手。在中國醫療服務水平還很低時,意大利向中國提供了急需的醫療設備,并幫助建立急救中心,至今仍在運作;即使是2003年非典期間,意大利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增無減;2008年汶川地震后,意大利提供物資支援,并派出醫療專家協助救治傷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封鎖華為時,意大利首個商用5G基站選擇與華為合作,2019年意大利成為第一個正式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G7國家。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世界擴散,意大利疫情十分嚴重,中國也在第一時間將口罩、防護服以及檢測試劑等物資運送意大利,并派遣專家團隊支援意大利。

中國與意大利經貿發展雙邊協議簽訂情況

自1970年中國和意大利正式建交后,雙方致力于合作發展,并陸續簽訂了一系列協定促進雙方經貿往來,其中涉及的內容包括在高科技、節能環保、設計創意、服務貿易等領域合作、加強旅游合作,雙方希望加強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強調對知識產權保護應予以適當關注等內容。2019年意大利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成為G7成員國中第一個參與中國“一帶一路”經濟發展合作的國家。意大利是歐盟最早的創始國之一,也是歐盟舉足輕重的國家,意大利內閣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先生認為,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是意大利第一次引領了歐盟某些方面的發展,意大利將成為歐盟在國際貿易中和中國合作的領軍者。表1展示了2004年以來中國與意大利簽訂的重要雙邊協議及文件。


二、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經貿發展現狀

(一)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貿易現狀

1.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進出口總量


從整體來看,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在1950—2019年期間增長迅速。1965年中國和意大利互設民間商務代表處,1970年中國和意大利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2001年中國加入WTO,這些事件都對中意雙邊貿易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2008年后意大利先后遭受金融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國內生產能力和消費意愿都有所下降,中意貿易也有所放緩。歐盟統計局的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中國與意大利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500億美元,是1950年的4807倍,是1991年的20多倍,是2001年的6倍多,是2006年的2倍多。2019年,中國對意大利商品出口額為354.6億美元,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2.7%,中國從意大利進口商品145.4億美元,相比2018年下降6.1%;2019年意大利對中國貿易逆差為209.2億美元,相比2018年下降0.2%。


2.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貿易占比


2019年,意大利貨物進出口額為10061.9億美元,其中,出口5326.7億美元,進口4735.2億美元。意大利對德國、法國、美國和瑞士的出口額分別為650.8億美元、557.8億美元、510.2億美元和291.3億美元,分別占其出口總額的12.2%、10.5%、9.6%和5.5%;自德國、法國、中國和荷蘭的進口額為779.4億美元、410.2億美元、354.6億美元和257.6億美元,分別占其進口總額的16.5%、8.7%、7.5%和5.4%。


從中國和意大利雙邊進出口占雙方各自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來看:(1)中國。在1981—2019年期間,中國對意大利出口額占中國對歐盟國家出口總額的比重始終在5%—10%之間波動,2019年所占比重為7.67%。在1987—1996年期間,除1990年以外,中國從意大利進口額占中國從歐盟國家進口總額比重均超過10%,隨后出現下降趨勢,2019年所占比重為6.95%。(2)意大利。意大利對外貿易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內部,盡管中意貿易額增長迅速,但占意大利貿易總額比例仍很小。2019年意大利對中國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7%,2017年所占比重最大,也僅為3%;意大利從中國進口額占其進口總額的比重稍大,2019年為7.5%,中國是意大利歐盟外最大的進口貿易伙伴。


3.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商品結構


2019年,意大利前四大類出口商品是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運輸設備和賤金屬及制品,分別占意大利出口總額的25.0%、11.7%、9.8%和9.1%,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礦產品和運輸設備是意大利的主要進口商品,分別占意大利進口總額的17.5%、13.0%、13.0%和11.3%。


從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商品結構來看,主要以工業制成品為主。機電產品一直是中意雙方貿易額最多的商品,2012年以前意大利向中國出口機電產品金額占向中國總出口額的50%,隨后有所下降。2019年意大利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占比為34.7%,化工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位列第二、三位,這三類商品出口額合計占比達到58.8%。機電產品同樣是2019年意大利從中國進口最多的商品,并且,中國是意大利機電產品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占意大利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16.7%,僅次于德國;中國還是意大利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以及鞋靴傘等輕工產品的首要來源地,分別占其同類產品進口市場份額的19.3%、31.1%和16.9%。

(二)中國與意大利投資合作現狀

意大利與中國間雙邊直接投資增長幅度和規模都較小。1987年意大利對中國FDI為2940萬美元,2008年達到最大值4.93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后,意大利對中國FDI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意大利2018年對中國投資企業數為276家,對中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大約為2.33億美元,占歐盟成員國對中國投資總量的2.08%,僅是法國對中國投資的五分之一、德國對中國投資的十五分之一。截至2019年2月底,意大利在華投資項目共計6134個,實際使用投資73.6億美元。


2005年中國對意大利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746萬美元,2016年增長至歷年最大值6.33億美元,之后投資流量大幅度下降,2018年降至2.98億美元,占中國對歐盟成員國投資總量的4.52%,意大利是中國在歐盟地區第7大投資目的國。截至2019年2月底,中國對意直接投資存量23.8億美元,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制造、化工、體育等領域。


三、中國與意大利雙邊經貿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中國和意大利之間貿易失衡,容易產生貿易摩擦。

意大利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導致國內企業所受進口競爭壓力增大,市場份額受到擠壓,政府受到企業階層利益訴求的要求比較多。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9年意大利貿易順差591.5億美元。意大利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中國、德國和荷蘭,2019年逆差額分別為209億美元、129億美元和125億美元。從1998年開始,中國對意大利商品貿易持續順差,且順差額不斷擴大,2019年順差額達到209億美元,是1998年的69倍,中國是意大利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意大利很可能會對中國采取一定制裁措施。例如,2008年意大利曾在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即將到期時要求延長征稅時間,對中意貿易往來產生影響。

2.中國與意大利投資合作規模較小,投資環境有待加強。

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雙邊投資額遠小于與法國、德國等其他歐盟國家。意大利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在2005年之后呈現出下降趨勢,造成意大利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企業對于中國知識產權竊取現象的擔憂、外國企業無法和中國企業享受平等待遇。就意大利而言,雖然政府高度重視吸引外資,但是意大利投資便利化水平仍有待提高,這對于中國企業到意大利開展投資合作產生阻礙和風險。

3.中意之間合作緊密程度不夠,雙邊協議的質量有待于提升。

雖然中國與意大利已經簽署若干項關于經貿發展的協定,從內容上來看,這些協定籠統地強調加強相互投資,深化經貿、工業合作的重要性,部分協定中確定了相關的合作領域等,總的來看,這些協議只是從國家高度表達雙方積極合作的意愿,但是,并未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方案或簽署相關的訂單等,因此,進一步加強高質量雙邊協議的簽訂,并具體落實,是下一步兩國政府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4.中意之間文化差異較大,雙邊溝通有待于加強。

中國與意大利不僅在地理上相距甚遠,文化以及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更是拉大了雙方之間的距離。中國從來沒有過殖民大國的歷史,因此在西方世界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中國所經歷過的八國聯軍侵華歷史,導致部分西方國家至今仍不時做出不尊重中國的舉動,并對于中國的和平發展施以“陰謀論”說法。雖然長期以來中意保持著友好的伙伴關系,但是也曾出現過意大利品牌辱華事件,國內民眾因此對其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四、促進中國和意大利雙邊經貿發展的應對策略

1.中國要積極擴大從意大利進口商品規模,積極推動中歐自貿協定工作。

意大利出口的機械儀器、化工產品以及藥品等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也是中國進口的重要商品,因此,中國應積極擴大這些商品的進口規模,一方面可以緩解意大利對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也可以減輕中國在此類產品上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此外,意大利作為歐盟成員國在很多貿易政策領域沒有獨立權力,要實行統一的歐盟貿易政策,而目前中國與歐盟在反對美國貿易單邊主義上共同語言增多,中國應該積極把中歐自貿協定提上日程。中歐自貿協定簽署后,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貿易壁壘也會顯著減少,對中意貿易往來將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2.中國要繼續優化國內的投資環境,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擴大投資。

中國已于2020年1月實施新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努力確保中外企業享受平等待遇,以此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中國。中國企業進入意大利應注意事前調查、分析、評估相關風險,做好風險規避和管理工作,積極利用保險、擔保、銀行等保險金融機構和其他專業風險管理機構的相關業務保障自身利益。就投資領域而言,意大利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風力和水力發電是今后的發展重點,而中國風力水力發電技術先進,成本低于歐洲平均水平,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3.中國要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作用,促進雙方推進具體項目合作。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五通”發展,促進參與國之間在貿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發展,未來將會成為中國與意大利進一步合作的橋梁。憑借2019年意大利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這一機遇,落實具體的合作項目,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則是意大利企業拓展中國市場的重大機遇,中國擁有非常豐富和細分化的巨大市場,消費模式和供求關系正處在不斷變化中,進博會的參觀者與買家數量都非常可觀,意大利企業應該積極參與進博會并抓住這個機遇,展示意大利的優勢產品,加大對中國的出口。

4.中國要主動加強與意大利之間的文化交流,積極推動來華留學和旅游工作。

“中國威脅論”的傳播以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產生誤解的原因,除了有一些媒體故意引導外,還要歸因于對中國實際情況、真實情況知之甚少。因此,媒體和學者應發揮引導作用,面對西方媒體對中國發展的不實宣傳,媒體應積極回應,引導國際輿論,不應放任其對中國肆意抹黑。中國也可以通過吸引留學生來華學習的方式使其對中國的真實情況有具體的了解,并作為橋梁將其對中國的認知傳播回意大利,使更多的意大利人民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此外,旅游業也是可以促進兩國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積極拓展意大利來華旅游業務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回到頂部 | 聯系我們
河北省外貿培訓公共服務平臺   
地址:石家莊市新合作廣場 b1 1201   郵箱:87812389@163.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11-67662519/4008320700
備案編號:冀ICP備11006606號-18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