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印度進一步加強遏制外國商品進口,全力推動“印度制造”戰略,然而這并不利于該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9月21日稱,印度政府沒有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計劃。 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往來密切,印度高度依賴中國產品。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與印度雙邊貿易額達到6395.2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印度出口額為5156.3億元,自印度的進口額則為1238.9億元。 但據《印度時報》報道,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8月,印度自華進口額較2019年同期下降27.63%,其中8月印度從中國進口額為49.8億美元,7月為55.8億美元,這也對該國企業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最惠國待遇,是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中常用的一項制度,是國與國之間貿易條約和協定的法律待遇條款,在進出口貿易、稅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給予優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權等方面的一項制度,又稱“無歧視待遇”。通常指的是締約國雙方在通商、航海、關稅、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給予的不低于現時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優惠、特權或豁免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優惠是相當于一般關稅稅率而言,并不意味著就是最優惠稅率,在最惠國待遇之外,可能還有更低的稅率。 印度為何保留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嚴重依賴中國產品的印度,今年自華進口總額卻減少了,意味著印度很可能需要從其他國家購買價格更高的同類產品。印度全國電子協會(AIEA)西區總裁米特什指出,如果無法順利進口中國產品,印企借道日本、韓國采購中國產品的成本將多出20%-40%。 01 一方面,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如果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恐將危及自身。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對印度的貿易順差超過500億美元,印度很多關鍵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依賴中國。 比如印度引以為傲的制藥業,70%以上的原料藥都來自中國;印度進口的化學制品約85%-90%來自中國;印度每年從海外進口的汽車零部件價值達1.33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28億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比例就達到27%,位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自華進口減少,但中國產品仍充斥在印度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中,“抵制中國貨”始終是空談。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仍有超50%的鞋類、針織面料、家具等產品來自中國。因此可以說,如果印度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最終只會增加其制造業的投入以及消費者的成本。 02 另一方面,疫情蔓延下,印度經濟出現嚴重衰退。據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同比下降23.9%,創下1996年開始公布季度經濟數據以來的新低,其中制造業同比下滑更是高達39.3%。 當下印度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但為了復蘇經濟,印度已經逐漸放開社會封鎖政策,推動復工復產。對于如今的印度而言,推動經濟復蘇進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事。 向中企、印企釋放良好合作信號! 印度外交部稱,會將印度與其鄰國的關系列為最高優先事項。報告稱:印度是鄰國們積極的政治和經濟伙伴,參與了各種項目,包括與這些國家的發展項目。印度還與鄰國們有著廣泛的(教育、文化、貿易和投資)聯系。 如今印度選擇保持中國最惠國地位,也向中企、印企釋放一個良好的合作信號。 據了解,在最惠國待遇下,我國產品對印度進出口仍保持享有一些優惠、特權和豁免,有利于中國產品對印出口。而對印企來說,則有助于其補充中國產品進口供應。 另外,印度選擇保留中國最惠國待遇,中國也不會隨意廢除印度的最惠國地位,這也有利于該國產品對華出口。 而在貿易問題解決之后,中印的5G合作也得了解決。日前,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多特萊就表示,印度不會在5G建設中排除中國企業,同時印度也不會停用中國所有的App。多特萊指出,印度的移動網絡建設離不開中國企業,目前印度國有 電信 企業BSNL的移動網絡,就有超過53%的設備,是中國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