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0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住了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了消費回升,取得了多雙邊經貿關系新突破,實現了商務發展回穩向好、好于預期。
錢克明介紹,2020年國內消費穩步復蘇。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萬億元,下降3.9%,降幅較上半年收窄7.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達54.3%,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商品消費持續回。二是服務消費有序恢復。四季度餐飲收入增長0.2%,基本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三是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長14.8%,電商直播超2400萬場,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四是城鄉市場同步恢復。農村網絡零售額1.8萬億元,增長8.9%。五是物價運行總體平穩。全面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5%。
二、對外貿易再創新高。全年貨物進出ロ32.2萬億元,増長1.9%,其中出口增長4.0%,進口下降0.7%,總量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主要特點包括:一是主體活力持續增強。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53.1萬家,增長6.2%。民營企業進出口15.0萬億元,增長11.1%,占外貿總額比重提升至46.6%。二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APEC成員進出口分別增長1.0%、7.0%、4.1%。對歐盟、美國、英國、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5.3%、8.8%、7.3%和1.2%。三是商品結構更加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59.4%,集成電路、計算機、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5.0%、12.0%和41.5%。特別是,商務部積極發揮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優勢,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超過2200億只口罩、23億件防護服和10億人份檢測試劑盒,為全球抗疫斗爭作出重要貢獻。四是服務貿易升級加快。1-11月服務進出口4.1萬元,下降16.3%,剔除旅游后增長2.2%。金融等六大類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長8.0%,占比升至44.2%。
三、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999.8億元,增長6.2%,新設外資企業3.9萬家,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實現引資總量、增長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引資結構不斷優化。二是大項目加快落地。新設或増資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938個,數量增長12.5%,寶馬、戴勒姆、西門子、豐田、LG、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批龍頭企業在華增資擴產。三是區域帶動作用明顯。東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9%,占比達到88.4%。引資前六大省份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長8.9,占比達到78.2%。四是開放高地效果顯現。全年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790億元,新設外資企業6472家,占全國比重上升至16.8%和17.9%。
四、對外投資合作有序發展。實現規模總體穩定、結構更加優化。主要特點包括:一是對重點地區和行業投資較快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18.3%。對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增21.9%、9.6%和18.1%。二是投資方式更趨多元。完成并購397起,交易額1624億元。股權置換、聯合投資等投資方式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三是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截至2020年底,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3094億元,為當地創造了37.3萬個就業崗位。四是承包工程平穩發展。
五、多雙邊經貿關系取得突破。成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達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區。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成為中歐關系的重要里程碑。與挪威、以色列、海合會等自貿談判,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CPTPP)。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推動中美省州合作,加強中俄經貿合作,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等。
2020年的成績,實現了“十三五”商務發展圓滿收官。錢克明表示,2021年商務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面促進消費,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