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首家“鋼鐵企業智能工廠”,河鋼唐鋼高強汽車板公司。(河北日報資料片)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堅持創新驅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科技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并提出系列部署。
河北的創新發展,應該在哪些關鍵點有所作為?
來自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代表和委員們,圍繞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話題,紛紛建言獻策。
01.鼓勵更多企業走上創新路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重強調要“堅持自立自強”。
省政協委員、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勇,為了提醒自己和團隊不斷保持自主創新的活力,在公司大院里常年停放著一輛已經報廢、銹跡斑斑的白色面包車。
“面包車是我十幾年前的‘辦公室’,看見它,我就不會忘記帶領員工研制出OSR玻璃基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干勁兒。”盧勇委員說。
星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用抗輻照玻璃蓋片供應商。其產品用于保護衛星、航天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抵抗各種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線的撞擊。
“當時國外封鎖航天特種玻璃制作技術,我們只能自己干。國內本來有六七家企業想做,后來都知難而退了,只有我們堅持了下來。”盧勇委員驕傲地說,經過十幾年鉆研、實驗,現在包括他自己,團隊里每一個研究人員,都從外行變成了業內專家。
“企業創新,貴在堅持。”盧勇委員說,星箭會繼續投入研發,要為五年、十年后高端光學玻璃研究提早籌謀,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既要著眼企業內部技術攻關,也要放眼長遠瞄準產業制高點。”談到創新,省人大代表、英利集團黨委書記鄭小強則有自己的體會。
他介紹,英利已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五大國家級創新平臺、零碳發展研究院等平臺體系。“‘十三五’以來,英利申請專利529項。”鄭小強代表介紹,由英利牽頭建設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光伏)以最高分“95分”通過國家標委會驗收。這是我國光伏領域首個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他說,我省鼓勵企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并確立了2021年目標,新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250家。這些部署讓人振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000家”的目標任務。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加快政策措施落地,讓更多企業走上創新之路。
盧勇委員表示,企業越多,需求越多樣化,建議政府除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梯隊培育體系給予政策支持外,對于科技含量高、擁有核心創新點的中小企業,建立更細分、靈活的考核支持機制。
02.突破“卡脖子”“殺手锏”技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和‘殺手锏’技術。我們最近就在想法破解一項‘卡脖子’的技術。”
2月19日晚上,省政協委員、金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總經理譚亮接受采訪時,直接道出了自家企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風力發電機軸承國產化。
金風科技是中國風電產業龍頭企業,子公司落戶張家口、邢臺,是看中了當地的資源稟賦。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該公司一直從德國進口的風電軸承供應受限,約四成軸承不得不從國內采購。
風電軸承屬于特種鋼,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直接決定主機的使用壽命,在風力發電機中技術難度最高。
“我們到省內一個軸承產業集中的地方考察,對方一聽做風電軸承,都擺手說做不了。”譚亮委員無奈地說,其實,國內的風電軸承,即便買到也不敢大量用,“因為性能不夠穩定,如果壞了更換,一次拆卸吊裝費用就要一百多萬元。”
“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都在幫我們想辦法,鼓勵我們與河北的鋼鐵企業對接需求,年前河鋼的技術人員到我們企業專門研討這件事。”譚亮委員建議,最好能成立一個聯合研究機構,就從風電軸承破題,先在實驗室里做出來。
這正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的,“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省人大代表、河北歐克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丁春苓說,歐克最初就是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在行業中找到立足之地,也嘗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
歐克公司是全國排名前三的珠光顏料生產商。珠光顏料,是一種光學效應顏料,廣泛應用于汽車漆、化妝品、油墨、塑料、涂料等領域。
“國內珠光顏料的市場,曾長時間屬于德國默克公司,國內企業最近十年通過技術創新,已基本使默克退出這個領域。”丁春苓代表介紹。
合力搶占市場的國內企業中,就包括歐克。歐克攻克了珠光顏料基材研磨加工和改性技術、珠光顏料包覆研發技術兩項生產中最關鍵的技術難題,申請了第一項金色珠光顏料的專利。
技術創新直接帶來的是產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企業新的發展空間。
“當時,普通珠光顏料每公斤三四十元,我們的專利產品賣到每公斤四五百元。”丁春苓代表自豪地說,去年歐克成功研發的可變四色的珠光顏料,每公斤賣到一千元,并且成為多家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的原材料供應商。
“我們今年將把高端產品確立為主線,逐漸舍棄中低端產品。”丁春苓代表說。
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河北躍迪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洪濤,很關注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原始創新提升行動,出臺基礎研究行動實施方案”。
“躍迪2020年與美國、臺灣的專家團隊聯合開發了新型動力電池包,電池包在失火安全性控制方面采用了專利技術,能在針刺、擠壓等破壞場景下保證安全不失火。”呂洪濤委員說。
新能源汽車行業近些年發展迅速,但作為核心領域之一的電池,還存在如冬季性能受限、整車安全性能不穩、大功率燃料電池缺乏等核心技術瓶頸問題。
“我們希望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創新,把實現‘從0到1’的突破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呂洪濤委員表示。
03.加快成果轉化體系建設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重大成果科技轉化行動”,引起許多代表委員的關注。
如何讓成果轉化更有效率?
鄭小強代表提到,最近兩年,英利集團在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年產5吉瓦高效光伏組件的智能化產業園落戶唐縣,新型光伏綠色建材產品應用于雄安高鐵站,成立綠色建筑專項工作組,建立綠色智慧生態小鎮、“光伏+被動式+智能”示范項目,深挖技術成果轉化的新市場空間。
他們認為,要重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深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部署,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尋找行業利好。
“數據已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經濟除了服務于第三產業,在工業領域,如工業控制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研發和產業化上,也會有更多新機會。”省政協委員、唐山啟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于保田說。
啟奧是目前全國輸血行業最大的信息服務商,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其開發的信息系統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
“這次疫情期間,啟奧推出了第四代血站數字化管理產品,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智慧血站,同時開通網上預約獻血,使血液輸送管理監控系統更加安全高效。”于保田委員說。
于保田委員認為,語音識別、機器視覺、環境感知、人機交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都可以與實體經濟結合,共同挖掘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的新場景。
省政協委員、燕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系教授方一鳴,則尤其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打造一批高水平示范性技術轉移機構,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的內容。
據介紹,去年年底,省工信廳在燕山大學舉辦了“百校千企”產學研用專場對接會,來自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的省內近40家企業參會。
方一鳴委員提出,燕山大學擁有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制造成形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精品鋼鐵生產工藝裝備智能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如能探索建立成熟、完善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將帶動省內更多高校、更多學科的科技成果轉化。
另外,為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一鳴委員建議,宜以行業企業、國家及我省的重大需求、問題為導向,推動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協同創新,政府給予適當支持,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什么是科技成果轉化搭建更有效渠道?
省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副校長郭毅向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案例。在河北師范大學創業孵化園,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研發的智慧魚塘管理器項目獲得了江西南昌一家大型魚塘的1000臺訂單。
郭毅委員說,這筆創新成果應用帶來的市場訂單十分不易,尤其在創業孵化過程中克服了產品性能試用不穩定、沒有知名度、用戶不信任等眾多困難。
面對這些難題,河北師范大學請來產業和行業導師評估項目可行性,不斷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思路,創業團隊一邊跑市場摸底調查,一邊根據用戶需求改進迭代,并通過創新創業大賽增加知名度,歷經兩年多最終實現創新成果的市場應用。
“從創業孵化園和眾創空間走出的創業團隊大多有沖勁兒,但因為資金缺乏、市場尚未打開等原因,初期發展很脆弱。我省要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的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就是‘扶上馬再送一程’,創新創業更能行穩致遠。”郭毅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