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視頻會議,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談判。此舉意味著中國和歐盟圍繞CAI前后歷時7年共35輪的談判終于告一段落。
“盡管CAI距離正式生效可能仍有一段時間,但是,在當前全世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CAI談判的完成,對中國和歐盟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具有極強的重要意義,是中國與歐盟經濟和投資關系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不久前在“中歐投資合作新機遇”論壇上表示。
當前,中歐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口來源地和出口市場。但是中歐雙邊投資還存在諸多限制,達成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資協定能夠有效破除雙邊投資阻礙,為企業投資提供穩定、開放的法律環境和營商環境,釋放投資潛力,進而推動和促進中歐經貿和投資增長。CAI體現了互利共贏,所有規則均雙向適用,為企業打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將極大地惠及中歐雙方乃至全球企業。
2020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趨勢不斷抬頭。在此背景下,中歐兩大經濟體如期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為全球釋放出積極、開放、合作的信號,有助于穩定全球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中歐投資合作新機遇的論壇上指出,中國和歐洲都是擁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積淀的經濟體,而且雙方的經濟規模比較接近。更為關鍵的是中歐都比較理性,都支持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支持全球和區域治理。這是中歐雙方最終能夠達成協議、克服分歧、求同存異的根本立場。
2020年9月,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簽訂,為CAI的簽訂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前站,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和案例。
中歐雙方投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為100多億歐元,占中國對外投資比重的6.8%。張建平稱:“CAI涉及歐盟對華的簽證制度障礙,還有國際競爭方面歐方很關注的一些點。通過這一協定,有利于雙方解決問題、促進投資。”
從全球來看,美國在過去4年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中歐都是受害者。在這個背景之下,歐盟同中國談判并簽定協議,不僅對雙方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雙方合作還將為全球化發展、區域合作和經濟復蘇提供更為強勁的動力。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展自由貿易試驗區,目前已經達到21個省份。同時,中國出臺新的外商投資法,并與30多個經濟體簽署了19份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張建平指出,這些做法使得中國在新一輪改革開放進程中更有條件、更有能力同歐洲這樣的發達經濟體,通過談判簽署投資協定,推進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和雙循環發展。當然在此過程中,也能夠讓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得到升級。
從歐方的角度來講,一方面,歐洲近年來努力走出經濟衰退,加快同中國的合作,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中國和周邊國家剛剛簽署了RCEP協議,根據有關模型測算,如果RCEP進入實施階段,歐盟作為第三方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貿易轉移效應和投資轉移效應的負面影響。張建平分析,歐盟和中國簽署CAI能夠對沖這樣一個影響,使得中歐貿易發展的潛力得到充分延續。
張建平強調,由于中歐是兩個龐大的經濟體,他們會使得全球供應鏈的銜接更加緊密和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抵御目前由于疫情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沖擊,也會對“脫鉤”的行為和做法給予一定的回擊。
“總體而言,未來CAI將在全球起到引領作用。尤其是在全球發展遇挫的情勢下,這一協定的作用和價值將會更加凸顯,并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張建平表示。
“中歐投資協定將會影響若干部門,通過完全或逐步取消對合資企業的要求,使準入條件變得更加寬松。”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表示,歐洲公司可利用協議中的政策,更深入地提升同中國企業合作,開拓市場。這包括生物科技的研發、國際海運、新能源汽車,以及大健康等前沿領域等。作為對等,相同的市場準入優惠政策也將為中國企業在歐盟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特別是在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綠色投資是歐盟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這將可能給中國的光伏和風電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院博士后金瑞庭在論壇上介紹CAI帶來了三大機遇:一是更短的負面清單,二是更加便利的市場準入,三是更為透明的市場規則。同時,他提出了5個重點行業,值得企業特別關注。
一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歐盟對華投資壁壘將會減少,外商準入投資措施2020年版第8條,2022年會取消乘用車制造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在中國國內進入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合資企業的限制。下一步,對于歐盟汽車制造廠商的外資股比限制和企業數量限制會有所下降。
“中國正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準入,這一領域未來或將有更多中歐合資企業。對于德系新能源汽車而言,將是很大的合作機遇。”金瑞庭稱。
二是金融服務領域。金瑞庭介紹,近年來,中國逐步開放金融服務業,銀行、證券和保險交易(包括再保險)以及資產管理的合資企業要求和外國股權上限已被刪除。現在,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非常開放,在CAI框架下也有望向歐盟投資者進一步開放。
三是衛生和服務領域。中國現有公立醫院1.2萬家,民營醫院2.3萬家。對于外商獨資醫院,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藍海市場。當前,中國已經允許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主要城市設立外商獨資醫院。CAI談判達成之后,歐盟很多重要醫療企業紛紛表示欲加大對中國醫院的投資,包括默克、諾華諾德等。
金瑞庭提醒道:“從整個服務行業來看,醫療服務市場的開放也將促進醫療商業保險和消費醫療保險的發展,這兩類行業保險將頗為受益。”
四是電信和云服務行業。當前,中國已同意取消對云服務的投資禁令,它們正在向歐盟投資者開放,但其股本上限為50%。金瑞庭建議,未來,中歐企業可以更多地以合資的方式進入該領域。同時,這一領域關聯的上下游企業非常多,中歐在這方面也有著較大的合作空間和合作機遇。
五是計算機服務領域。中國已同意對計算機服務的市場準入進行約束,其中包含“技術中立”條款,確保對增值電信服務設定的持股比例上限不適用于在線提供的其他服務,例如金融、物流、醫療等服務,這比過去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金瑞庭認為,計算機服務中的硬件、軟件、數據處理這三個領域,將是未來中歐企業間開展合作的重點方向。
“從整個協定情況來看,CAI的開放程度前所未有。這不是雙邊合作,也不是多邊合作,而是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合作。我們希望CAI能夠早日生效,讓更多的歐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在雙向開放的市場中,共同推進經濟全球化,維護多邊主義。”金瑞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