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胡心媛 2018-04-12 10:02:30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俄東線天然氣、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等能源合作項目積極推進,合作領域和方式不斷拓展創新。
“中國與俄羅斯在電力能源領域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局副局長林弘宇在2018全球互聯網大會上表示,中俄電力合作起步較早,合作扎實,成效顯著,已成為跨國電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聯互通的成功范例。在俄羅斯,由中國公司建設的電力項目造福當地民眾,受到廣泛好評。
記者了解到,在俄羅斯西部的雅羅斯拉夫爾州,由中俄合作建設捷寧斯卡婭電站是目前中國在俄羅斯的最大電力能源類投資項目。該發電站采用了最先進的燃氣發電設備,可減少25%的天然氣消耗,并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三成。
據林宏宇介紹,目前,中俄兩國電力互聯線路有3條,分別是110千伏布黑線(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中國黑河)、220千伏布璦甲乙線(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中國璦琿)、500千伏黑河直流背靠背工程,中俄斷面輸電能力達到150萬千瓦。
截至2017年底,中方累計向俄方購電超過200億千瓦時。其中,2012年4月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的中俄500千伏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是目前中國規劃建設的從境外購電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是中俄兩國開展能源領域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克魯多夫認為,中俄兩國近年來抓住了深化能源合作的良機,在兩國領導人的重視和推動下,雙方能源合作突飛猛進,高效達成了一系列重大能源協議。“最可貴的是雙方的合作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上。”
克魯多夫表示,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合作伙伴的關系惡化,急需彌補能源合作領域出現的巨大缺口,而近鄰中國成為在該領域合作的首選。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需要加強對外投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所以,中俄兩國未來不僅在電力合作領域,在石油、天然氣、核能等領域,也都有更廣闊的合作共贏空間。“中俄能源投資方面的合作無疑成為兩國經濟戰略對接和互利關系的亮點。”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俄兩國相互毗鄰,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由來已久,始于1996年兩國簽署的《關于共同開展能源領域合作的協定》。經過20多年的合作,在雙方政府高層互信、能源市場互補的關系之上,未來合作的條件也會越來越好。
“通過合作讓中國先進的技術、標準和設備走出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這樣的合作是典型的互利共贏。”林弘宇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倡議和推動的東北亞聯網工程,中俄兩國都是重要的參與方和堅定的實施力量,圍繞東北亞聯網及其他雙邊聯網項目,雙方的合作必將越加緊密,也必將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