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拿大汽車產業概況 汽車產業是加重要經濟部門 汽車產業是加拿大重要經濟部門,分為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生產部門和汽車售后市場,年產值達850億加元。2016年加汽車整車生產超200萬輛,占北美地區汽車總產量的15%,其中超過93%面向出口,貿易額近300億加元,出口超130億加元。 加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生產由美國、日本汽車品牌在加設立的整車組裝工廠和本地零配件生產企業組成,擁有超過450家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生產企業,約1250家工廠,雇員超11萬人,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其中福特汽車在加設有2個工廠,雇員23000人,年產整車32萬輛,發動機42萬5千臺;通用汽車在加設有3個工廠,雇員23000人;克萊斯勒在加設有3個工廠,雇員12000人,年產整車28萬輛;本田汽車在加設有2個工廠,雇員19000人,年產整車39萬輛;豐田汽車在加設有2個工廠,雇員11000人,投資超90億加元。 加拿大擁有完善的汽車售后市場。2015年,加共有4656家汽車零配件銷售企業、23000多家汽車服務網點,提供了38萬8千多個就業崗位,年產值超210億加元。受益于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2016年加用車成本消費者價格指數下降7.1個百分點,加汽車銷售再創新高,新車銷售量達195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560萬輛。 加汽車產業比較優勢明顯 加拿大汽車制造業主要優勢在于成本、稅收較低和背靠美國市場。普華永道報告顯示,加拿大是G7集團中汽車業制造成本倒數第一、汽車企業繳稅倒數第二低的國家,汽車生產綜合成本較美國低11.2%。低廉的能源價格、勞動力成本和持續走低的稅率使加拿大汽車制造成本相比其他汽車制造大國擁有明顯比較優勢。 二、加現代汽車工業發展 加現代汽車工業高度依賴美國汽車生產和投資,加拿大制造的三分之一汽車銷往美國,加美之間汽車貿易和汽車產業投資享受了長達50年的免稅優惠待遇使加受益匪淺。目前,美國三大汽車品牌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都在加設有大型整車組裝廠,負責生產旗下多款暢銷車型。但同時加汽車制造業受美國經濟影響極大,幾乎美國每次經濟波動都對加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帶來直接沖擊。 1964年美加汽車生產協定 加拿大汽車制造業與美國淵源頗深,加第一次大規模生產的汽車就是美國的福特C型車。1964年,美加簽署了對加拿大汽車業來說至關重要的《加美汽車生產協定》。該協定對符合標準的兩國汽車企業相互出口實行零關稅政策,打破了美加間汽車進出口高額關稅壁壘,大量美國制造的汽車涌入加拿大,同時大量加拿大生產的汽車出口到美國。1964年協定簽署時,加拿大每年只有7%的汽車產品銷往美國,而僅僅四年后,這一數字達到了60%。與此同時,加拿大市場銷售的美國汽車也增長到了40%,汽車進出口貿易超過木漿成為加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1979年伊朗石油危機以及日本汽車業崛起極大地改變了80年代初的世界汽車業格局。加拿大充分利用美加汽車生產協定條款,批準包括豐田、本田等一批符合協定標準的日本和歐洲汽車及零配件企業進入加拿大汽車制造業市場并享受免稅對北美大陸銷售的優惠待遇,加拿大籍此進一步擴大了汽車制造業規模。 盡管從產能、效率、進出口和解決就業等各個方面的數據來看,加拿大從《加美汽車生產協定》中收益巨大,但這一協定也徹底改變了加拿大汽車制造業面貌,北美汽車產業合理化布局由此形成。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紛紛在加開設工廠,利用加相對較低的人力成本生產汽車對美銷售。原本眾多的中小品牌汽車逐漸被幾大大汽車企業取代,原本繁多的產品線如今只為幾大車廠生產能夠供應全北美但為數不多的幾款車型。加拿大汽車制造業成為美國的制造基地,汽車研發、設計、市場運營等核心部門則留在了美國,加拿大在上述領域的話語權被剝奪。協定明文規定了加拿大在今后尋求與其他國家開展汽車自由貿易時將受到種種限制,加拿大還必須進一步認可和遵循美國制定的相關汽車行業標準和規范。 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認定《加美汽車生產協定》違反WTO規則精神,協定隨之撤銷,但其主要條款仍然體現在了現行北美自由貿易區條款中。 CUFTA及NAFTA時期 1988年簽訂的加美自貿協定(CUFTA)全方位地大幅削減了加美兩國各類貿易壁壘措施,加強了公平競爭原則,提升了相互投資環境,使加美貿易尤其是邊境貿易大幅增漲。加拿大汽車制造業繼續享受各項免稅政策,但協定限制了非北美汽車企業的準入,1988年后進入加拿大的非北美車企并不能享受與美三大汽車生產商同等的優惠條件。 CUFTA很快在1994年被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取代,墨西哥加入其中,北美汽車制造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收益最大的無疑是美國,通過NAFTA,美國車企成功打開了墨西哥市場,墨西哥放棄了原有的國內汽車保護政策,修改了本國汽車規格標準以滿足自貿協定要求。但墨西哥同時憑借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大批美國汽車制造企業在墨設廠投資。相比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之間的汽車貿易并未有明顯變化,但墨西哥的加入使越來越多汽車企業放棄經營成本相對較高的加拿大轉而選擇墨西哥,對加汽車業造成較大沖擊。近年來加對美汽車出口占比降幅明顯,2015年為25.4%,相比2014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墨西哥汽車對美出口占比大幅上升至14.1%,上漲4個百分點。 三、美近期貿易保護政策對加汽車工業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后,為兌現競選承諾,積極醞釀推行“購買美國貨”政令、稅改方案和邊境稅調整方案并軟硬兼施要求盡快開啟新北美自由貿易區談判。很明顯這些措施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的制造商,懲罰進口商,從而達到提高企業利潤、收回海外資產、“把工作帶回美國國內”的目標。 進入4月以來,美不斷在各種場合對美加貿易逆差問題表達不滿。4月25日,突然對加出口美國軟木征收24%關稅。4月26日,美國聯邦政府推出稅改方案,將企業所得稅從目前的35%降至15%;對美國公司留存在海外的利潤僅開征低至10%的特殊“回國稅”。5月18日,美新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向國會遞交了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正式通知函,北美自由貿易區重談將于8月開始。此外,一直懸而未決的邊境稅調整也始終讓加拿大尤其是加汽車產業倍感壓力。今年以來,特朗普先后在不同場合威脅將對墨西哥征收35%的邊境稅,以遏制墨對美汽車貿易大額順差,特朗普還點名批評了通用和豐田汽車繼續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增加投資提高產能的舉動而對福特和克萊斯勒汽車增加對美投資提供就業機會表示肯定。 加拿大經濟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美國這些措施主要針對的是中國、日本等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和鄰國墨西哥,作為美重要貿易伙伴和領國的加拿大仍然難免受池魚之災。加對美汽車貿易順差并不明顯,因為加在對美出口汽車整車的同時,自身也是美汽車零部件的主要進口國,可以說加對美順差賺的只是汽車裝配的辛苦錢。對加汽車產業實行強硬措施的結果將使業已穩固的兩國汽車產業鏈遭受打擊,兩國企業都將面臨損失。 四、中加汽車貿易概況 我與加拿大汽車及零配件貿易起步較晚,主要以我對加出口為主,近年來,加對我出口增長較快。2016年,中加汽車貿易額達35.77億美元,占加汽車貿易總額的2%,其中我對加出口23.92億美元,我自加進口11.85億美元,中加汽車貿易趨于平衡。我對加汽車產業投資主要是零配件生產。浙江萬豐奧拓和四川波鴻工業公司分別在多倫多投資設廠,投資金額近5億美元,為當地新增就業崗位超5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