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邊境貿易中,擁有漫長邊境線、很多邊境貿易口岸或互市點的云南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云南省共有101個邊民互市點,其中瑞麗、河口、畹町、天保、盈江、孟連、南傘、坪河、章鳳、打洛和孟定清水河等11個互市區(點)先后被確定為邊民互市貿易規范化管理試點場所。河口、瑞麗、磨憨則是云南邊境小額貿易的代表性口岸。”云南省商務研究院院長段濤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段濤看來,邊境貿易發展是沿邊開發開放向縱深推進的重要表現,隨著國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周邊外交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邊境貿易工作將迎來新的發展。“云南省積極推進邊境貿易發展,把邊民互市貿易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段濤介紹說,尤其是自2015年邊民互市貿易數據納入海關統計以來,云南有關部門不斷加強調研、大力促進,互市貿易快速發展,在云南省外貿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其實不僅僅是比重的上升,總體來看云南邊境貿易對沿邊開發開放作出重要貢獻,恢復邊境貿易30多年來,邊境貿易為云南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邊境口岸地區聚集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加速了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了邊疆交通、工業、旅游、物流等一系列產業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諧進步。”段濤舉例說,在邊貿發展較好的德宏、紅河、西雙版納等州市,臨邊境縣市有近15%的人口從事邊境貿易相關經營活動,大多數邊境村寨邊民都在不同程度參與邊民互市貿易,超過60%的經濟收入來源于跨境物流;在沿邊25個縣市中,瑞麗、河口有至少30%(最高時達70%)的財政收入來自于與邊貿相關的產業,其他邊境縣市在10%左右。
看好邊境貿易發展前景和肯定其重要作用的同時,段濤也對怎樣進一步推動云南邊境貿易發展提出了建議。
“健全、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是邊境貿易發展的前提,云南省應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推動邊境城市的發展和出入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邊境口岸城市在國際大通道中的重要節點作用。”段濤說,在國家扶持建設云南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大通道的背景下,應積極爭取國內外對出入口岸所在地縣鄉公路的投資改造和沿邊公路的建設,破除交通瓶頸,為沿邊經濟帶的建設發展奠定基礎。
“云南省要在邊境貿易中有所突破,必須實施多元化的市場戰略,積極開拓新市場,同時關注邊貿企業的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段濤認為,可以選擇一批具有產業優勢、經營管理規范、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作為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養扶持。
加快工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很關鍵。段濤認為,云南省應利用自身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不放松農副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力促進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工業園區、經濟合作園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努力發展綠色、環保、創新型的產業,真正做到“以貿促工,以工推貿”。
“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外貿人才也是一項重要工作。”段濤說,這方面既要重視培育本土人才,也要重視引進人才,利用優勢、特色項目及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打破人才任用的身份限制和地區限制,對高層次的人才在就業、生活等方面都應該給予優惠和照顧。“除此之外,還要加強與周邊國家地區政府及國際組織的溝通協作,通過交流互訪、語言文化訓練和經貿合作等促進人才的交流和培訓。”段濤說。
“云南還應重視建立邊民互市扶貧產業園區,發展邊境特色產業。”段濤分析說,可根據邊境地區資源優勢和自身發展條件,依托邊民互市貿易市場,建立一批邊民互市扶貧產業園區,鼓勵吸引一批有能力的龍頭企業到邊境地區投資興業,開展邊民互市貿易商品的落地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他看來,鼓勵企業與邊民互助合作組織構建利益共同體,同步發展物流、電子商務、邊境旅游、生態養老、休閑娛樂等特色產業,可以吸納邊民就地就近就業,繁榮邊境地區經濟,帶動邊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