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原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廈門海關隸屬東渡海關查驗綜合大廳“一次查驗”協調預約窗口于4月20日正式啟用。記者從廈門海關獲悉,一個月來,該窗口共受理預約查驗(檢驗)3177票,一次查驗62票,讓企業在享受“最多跑一次”便利、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節約吊箱費、拖車費近10萬元。
企業只需跑一次
5月22日16點45分,東渡海關查驗綜合大廳的科長預約窗口人頭攢動,新聯通報關行的老洪匆匆趕來:“剛剛接到通知,我們代理的一票活龍膽石斑魚被抽中查驗,預計今天晚上8點到港。”由于活魚是需要100%檢疫的產品,當值科長立即組織“一次查驗”工作。20點15分,載有活魚的漁船甫一靠岸,等待多時的關員們立即登船執行查驗(檢疫)任務。
“一次查驗”協調預約窗口設立后,這樣的場景常常出現。有了這扇“窗”,企業預約查驗、檢驗由原來分別在海關、原檢驗檢疫局、貨物存放港口三地預約轉變為集中辦理、一次預約。“一口對外”的預約模式,讓企業由跑三次變為跑一次,充分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貨物只需查一次
“一次查驗”時,海關查驗(檢驗)關員采用“集中出發”或“同步抵達”的方式,同一時間對貨物進行查驗(檢驗),現場查驗無異常、不需送實驗室檢驗的貨物同時下達放行指令,大幅度壓縮了通關時長。然而,由于相關要求不同,查驗與檢驗需要抽取的貨物數量往往并不一致,如何真正做好“一次查驗”成為擺在海關面前的難題。
經過多次討論研究,東渡海關探索出“查檢合一、一次調箱”的工作機制,即“一次查驗”時以抽取貨物量較大的要求為準,實現被查貨物僅需調箱一次的目標,為企業大幅縮減各類成本與開支。石材進口商陳先生表示:“該模式實施后通關效率大幅提高,原來要一個工作日的查驗和檢驗,現在不到一個小時就能接到放行信息”。
互通互學無止境
“一次查驗”的成功實施,給企業帶來通關便利的同時,也給海關帶來了業務融合與流程再造的難題。為了盡快熟悉雙方業務,海關及原檢驗檢疫部門的業務骨干利用工作間隙、晚上及周末時間,通過跟班作業、業務小課堂等形式,廣泛開展了“互幫互學互提高”系列活動,真正做到了業務通、流程順、效率高。
廈門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次查驗”預約窗口運行首月,已對石材、水果、原木、舊機電等多個種類產品開展了共同查驗。下一步,廈門海關將抓住優化職能這個關鍵,加快業務深度融合,優化作業流程,減少非必要的作業環節和手續,切實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