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受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的影響,中國棉花進口將被迫尋找其他品種代替美棉,印度棉花出口訂單將會激增,2018/19年度印度對中國的棉花出口量可能猛增至500萬包(85萬噸)。在中國加征美棉進口關稅的前提下,印度棉將有機會在中國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印度某棉花出口商透露,過去幾周該公司接到許多來自中國對下年度印度棉的詢價,本月初已經和中國簽訂了今年11-12月裝運的棉花出口訂單。如果中國最終對美棉加征關稅,下年度印度有望對中國出口500萬包(85萬噸)棉花。
據印度棉花協會透露,上周印度已同中國簽訂了50萬包新棉出口訂單,這種提前鎖定貨源的做法非常罕見。某中國貿易商表示,現在國內業界對貿易戰感到擔憂,因此將目光轉向了其他產地。
隨著中國儲備棉庫存快速消耗,中國高等級棉供應缺口逐漸顯現,為滿足國內需求,近期中國增發了80萬噸2018年滑準稅棉花進口配額。路易·達孚棉花業務負責人表示,中國將重新成為最大棉花進口國,到2019/20年度將進口1000-1500萬包(200-300萬噸)。
印度棉花協會表示,中國需求量巨大,這對印度來說是一次擴大出口的良機。目前,孟加拉國、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傳統買家的需求穩定,而中國的旺盛的需求將使2018/19年度的印度棉花出口量猛增至1000萬包(170萬噸)的近五年高位。預計到9月底印度棉花年度結束時,印度有望向中國出口大約100萬包(17萬噸)棉花。
某跨國公司駐京交易商表示,中國會首先采購機采、無污染的澳棉和巴西棉來取代美棉,之后才會考慮印度棉。印度棉含雜率高,但如果沒有其他的選擇,中國也會多花錢來處理,而且即使加上這筆成本,也比額外支付25%的進口關稅購買美棉劃算。
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印度盧比貶值以及地理位置靠近等都使印度棉更加競爭力。印度棉運抵中國只需大約兩周,而澳棉和巴西棉需要三到六周。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認為,印度不但受益于中美貿易爭端,而且近幾個月新興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普遍下跌也提供了幫助,使印度棉比前一段更有吸引力。
印度業內人士指出,印度出口主要依賴多余的供應,如果印度能設法增加多余的供應,那么在需求增加的時候就一定增加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