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確定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若干措施,海關總署昨天(27日)透露,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等一系列舉措將陸續落地。2018-09-2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此次提出的若干措施均有具體的量化目標和時間表。在減單證方面,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將于今年11月1日前由86種減至48種,并原則上全部實現聯網、在通關環節比對核查。海關總署黨組成員、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廣志透露,為確保年底前將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在去年基礎上壓減1/3,海關將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優化通關流程。
張廣志:比如,我們將提高進口貨物抵達口岸前的“提前申報”比例,非查驗貨物抵達口岸后,到港即可以提離;比如,我們要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可以“先放行后繳稅”;再比如,推行鐵礦石等礦產品“先驗放后檢測”,開通農副產品、鮮活產品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等。
張廣志表示,經過調研,海關發現目前一些港口存在收費項目較多、價格競爭不充分、進出口貨主企業議價能力較弱、收費標準較高等問題,下一步將著力清理不合規收費。
張廣志:10月底前由各地向社會公布當地口岸收費的目錄清單,清單之外不得收費。年內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要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這是硬指標。沿海的大港要有更大幅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