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貿易融資是綠色供應鏈金融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近年來也日益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金融在推動社會進步和全球化方面起到的作用巨大,是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推手。有關專家認為,發展綠色金融已滲透進各銀行的投融資決策方案。綠色貿易融資是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劑,關聯整個供應鏈企業。只有讓供應鏈企業受益,才能推動貿易可持續。
綠色貿易融資是必然選擇
“中國綠色化貿易融資仍處于剛起步階段。目前取得的進展,是我國綠色貿易融資已被納入了原中國銀監會制定的《綠色信貸指引》里,銀行今年要開始逐步統計綠色貿易融資的數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貿易融資實驗室負責人孫瑾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綠色貿易融資長期發展戰略是我國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綠色發展新理念必然要求。中國是進出口貿易大國,在自身發展的進程中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用綠色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參與貿易,是維護供應鏈穩定、降低企業風險的必然選擇。
2012年,原中國銀監會就認識到綠色金融理念的重要性并制定發布了《綠色信貸指引》,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綠色信貸為抓手,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在去年舉行的綠色金融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倡議》發布,對綠色發展和綠色貿易投資給予關注。
孫瑾表示,由于綠色貿易融資是一個創新交叉領域,人才建設也亟待完善,要在學術界、業界和國際機構各方力量的推動下搭建綠色貿易融資平臺,通過多領域交叉的溝通與交流,形成戰略合作關系。與此同時,需要梳理貿易融資商品的標準,讓利益相關方通過平臺進行對話,共享知識、經驗以及對政策深度的理解。
科技創新助力綠色貿易融資
企業是綠色貿易融資的重要參與者。孫瑾認為,針對大宗商品進口企業,國有企業占比均有較為顯著的提升,針對國有企業的貿易融資渠道提出綠色化政策建議,有利于我國大宗商品貿易的綠色化發展。國有企業在響應國家號召、執行國家戰略政策方面具有較好的效率和影響力,在推動企業促進綠色可持續生產方式方面,國有企業可以發揮較好的帶頭作用。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由于傳統融資途徑中貸款利率相對較高,民間融資成本也很高,制定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孫瑾表示,從企業角度看,企業性質決定民營企業完全是營利性的,利益驅動是最有效的政策方式,如果能夠針對從事綠色貿易的企業提供銀行貸款優惠或政府補貼,降低其融資成本,對于進口企業選擇可持續產品生產將帶來較好的效果。
當然,在這一領域,中國在金融科技層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記者了解到,今年,中國成為全球首個使用區塊鏈平臺完成大宗商品大豆農產品交易的國家。孫瑾表示,因為大宗商品生產對環境污染、毀林和碳排放影響巨大,且涉及的貿易文件較多,未來區塊鏈技術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應用將使其獲得較大收益,可以將效率與生態功能相結合,實現金融科技創新下貿易融資的數字化與綠色化。
“應用這種金融科技創新推動全球的綠色貿易發展,構建綠色貿易融資體系不僅在中國是一重要突破,今后也將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的趨勢。”孫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