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總體運行良好。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88萬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其中,出口14.92萬億元,增長8.2%;進口12.96萬億元,增長14.6%;貿易順差1.96萬億元,收窄21.1%。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83萬億元,增長9.1%。其中,出口1.57萬億元,增長10.2%;進口1.26萬億元,增長7.8%;貿易順差3060.4億元,擴大21.5%。

外貿運行維持平穩得益于多元化的外貿結構。前11個月,我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7.62萬億元,增長14.4%,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3個百分點,占我外貿總值的27.3%,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此外,民營企業所占比重也有所提升。今年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1.03萬億元,增長14.4%,占我國外貿總值的39.6%,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
通過數據對比,11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較10月份均有所放緩。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導致出口增速放緩的因素主要有三個。首先,當前發達經濟體依然是我國的主要出口目的地。11月份發達經濟體經濟先行指標表現不佳,這預示著經濟增速有放緩趨勢,由此導致國際貿易呈乏力態勢。其次,去年同期出口增速和出口金額的基數都較高,在此情況下,今年11月份的出口增速放緩是正常的。最后,貿易摩擦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出口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一負面影響在11月開始出現。年末已至,11月對美出口企業“搶出口”行為明顯減少,企業訂單下降也使得企業出口勢頭進一步放緩。而在10月份之前,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實質影響并不大。
受三方面因素影響,11月份進口同比增速也出現下滑。同樣的,受去年同期進口增速和進口金額高基數的明顯影響,今年11月份進口同比增速出現下滑。“今年三季度我國GDP增速降至6.5%,相比二季度下滑0.2個百分點。同時,11月份制造業PMI降至50%的榮枯線。”連平認為,這表明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疊加內需放緩,這都不利于進口擴大。此外,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或數量的下降導致進口額增長乏力。進入11月,全球油價出現明顯下跌。部分商品,例如大豆的進口數量相比去年同期明顯降低,對進口額增長形成明顯制約。
盡管11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速放緩,但我國外貿發展仍然具備有力支撐。在12月6日商務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從內部看,隨著我國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進出口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動能將進一步積蓄,進口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從外部看,雖然外部環境面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挑戰,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全球主要市場的需求仍在增長。連平也認為,隨著政策紅利的陸續釋放,后期我國進出口形勢仍較為樂觀。
近日,中美貿易摩擦按下“暫停鍵”備受關注。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經貿磋商答記者問時表示,雙方經貿團隊將在90天內,按照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積極推進磋商工作。連平認為,短期內外貿環境的相對穩定有助于降低企業的悲觀預期,有利于出口企業平穩過渡。隨著貿易談判向前推進和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預計全年出口增長有望保持平穩。12月份,進口保持高速增長的可能性較大,有利因素較多。比如政策推動內需回暖、絕大部分剛需進口商品的價格有望在12月反彈、國內擴大進口的政策紅利將不斷釋放等。
需注意的是,明年的外貿情況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連平建議,政府及企業需要未雨綢繆,通過采取更具前瞻性、靈活性的應對舉措,力爭將不確定性因素對外貿的影響降至最低。高峰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密切關注外貿形勢的變化,將繼續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大力培育貿易新業態、推進市場多元化等措施,推動我國外貿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