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傍晚時分,在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欽州港東站的工作人員忙著裝載漂洋過海而來的椰絲、木板等貨物,等待發往中國內陸城市昆明、重慶等地。幾十米外,集裝箱海鐵聯運辦理中心內懸掛的巨幅電子屏,正顯示著海鐵聯運班列的在途信息,貨物種類、箱量、行車動態等內容一目了然。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以中國西部地區經廣西出海出邊大通道為主軸,向北連通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銜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7年3月份以來,廣西、重慶、貴州、甘肅等中國西部地區和新加坡聯手,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框架下積極推動該通道建設。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廣西與東盟海陸相連,地處中國—東盟國際大通道和西南地區出海的最前沿,是中國面向東盟合作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廣西積極構筑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重要樞紐,助推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升級。
隨著新通道的建設,廣西北部灣港口與世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建立貿易往來,目前欽州港開通至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國際班輪航線22條。同時,廣西毗鄰東盟的主要邊境城市均已通達高速公路。2017年以來,中越北侖河二橋開通,中越友誼關——友誼國際口岸貨運專用通道正式通車,中越(南寧—河內)跨境集裝箱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聯通重慶至新加坡的北部灣港—重慶班列、北部灣港—香港航線和北部灣港—新加坡航線三個“天天班”實現穩定常態化運營。西部地區已開通至廣西北部灣港8條鐵海聯運班列,其中5條實現常態化運營。近段時間,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首列冷鏈專列(廣西防城港-重慶)成功運行,滿載海產品、水果、凍肉等貨物由此進入西部市場。
除硬件建設外,新通道的軟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一年多以來,我們開展降費優服、優化通關通檢模式等行動,通道物流費用大幅降低。”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文遠說。
此外,廣西與重慶、貴州、甘肅4地海關共同推動通關一體化,貨物通關時間較之前節省了三分之一。廣西友誼關口岸于2018年6月起實行節假日和周末正常通關。
“新通道的建設極大便利了貿易往來,現在貨源日益增加,很多企業表明了合作意向。”欽州北港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歐其林說,來自重慶、四川、貴州等西部地區的產品通過海鐵聯運銷往東盟市場,大量東盟國家的商品也經此進入中國內地。
新通道的運營,促進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貿易發展,直接推動廣西北部灣港的貨物吞吐量實現快速增長。根據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欽州分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26日,欽州港港口年內的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同比增長20%,集裝箱完成226.5萬標箱,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這是欽州港建港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欽州分局局長劉秉濤表示,欽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2007年為千萬噸,近些年貨量增長迅速,尤其是經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南來北往的貨物源源不斷,助推欽州港邁入億噸大港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