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土企業加大自主創新,以更多高質量的“深圳出品”拓展國際市場,正成為深圳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記者昨日從深圳海關獲悉,2018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值3萬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出口1.63萬億元,出口規模連續26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據海關統計,去年深圳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保稅物流等傳統貿易方式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6.3%;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6%,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5.3個百分點;保稅物流進出口增長11%。同期,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67.7億元,增長1.3倍;租賃貿易進出口5.4億元,增長3.7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力拓海外市場的“生力軍”,以及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深圳海關統計顯示,去年深圳民營企業全年進出口增長12.9%,占全市外貿總值的53.8%,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94%。2018年,進入全國外貿百強的深圳民營企業12家,比2017年多3家。
同時,深圳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產業,外貿產品技術含量相對穩定,形成了以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支柱的先進制造產業。
海關關員登臨國際遠洋船舶開展監管作業。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8年,經深圳口岸進出的貿易總量達到6.78萬億元人民幣;深圳市進出口總值為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7%,僅次于上海繼續居內地大中城市第2位;其中出口值為1.63萬億元人民幣,出口規模連續26年居內地大中城市第1位。2018年深圳“內地大中城市外貿總值第2”“出口值第1”的地位仍然十分穩固。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深圳海關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深圳新時代發展的新定位、新使命,立足海關職能,樹先鋒意識、走強關之路、展時代風采,全力服務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去年以來,深圳海關在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下,以“五關”建設為契機,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持續改善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對接落實國家戰略,支持民營經濟“走出去”,力促深圳外貿進出口繼續領跑全國。
“深圳外貿的發展結構已出現重大轉變。” 深圳海關統計分析處林素娜認為,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民營企業成為深圳外貿發展的主要增長動力,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在外貿產品結構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品及民生消費品進口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為何深圳的外貿發展如此好?“主要是深圳市的口岸營商環境好。”經營供應鏈12年的朗華集團負責人坦言,供應鏈屬于新業態,連接的龍頭企業非常多,進出口體量大,涉稅項目多,沒有海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可能發展壯大。
2018年,深圳海關聚焦口岸營商環境問題,相繼出臺了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33條措施、提效降費20項舉措。隨著措施的逐步落實,口岸在便捷通關、提效降費方面成效顯著。據深圳海關統計,2018年12月,深圳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3.74小時和6.11小時,在2017年已經壓縮三分之一的基礎上,又分別壓縮了47.2%和48.7%,均超額完成全年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
外貿企業對深圳口岸良好的營商環境如數家珍。
通關快捷
深圳海關推廣提前申報、匯總征稅、證照分離等改革項目,從申報到查驗放行的時間相較以往大幅縮減一半以上;要求企業提交的口岸監管證件由86種精簡至46種,較2017年減少三分之一,附單證精減率達64%。
通關便利
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深度融合后,從辦理流程看,原本的申報手續辦理歸屬多個部門,深度融合后企業只需跑一次,手續簡化至少50%;從物流看,多次拖吊柜簡化為只拖吊一次,時間和經濟成本得到直接縮減。
提效降費
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上線貨物申報、海陸空艙單及運輸工具、原產地證、企業資質、許可證、稅費支付、通關時效評估系統等中央及地方應用功能,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100%,42種可以上網聯網的監管證件全部依托“單一窗口”實現聯網核查,注冊企業超過18850家;開展關區口岸收費情況專項檢查,設立收費監督投訴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2018年檢疫處理費同比下降64.5%,深圳市單個集裝箱合規成本降低約104.85美元。
陳小穎表示,深圳海關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海關工作會議精神,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深圳海關率先在旅檢現場啟用的互動機器人“小海”具備業務咨詢、紅外高低溫探測、翻譯、導航等功能。
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
深圳海關為民企“出海”護航
2018年10月,一則“會飛的照相機”報道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點贊,認為海關為我國創新企業發展真心在努力,無人機生產企業深圳大疆公司也向深圳海關發來了感謝信。
深圳海關關稅處張鳴亞告訴記者,這是深圳海關又一次運用歸類技術手段與國際規則,參與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的中國議題,使得中國優勢產品在國際范圍擁有統一的歸類屬性,為我國創新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
靈活的民營企業機制,能快速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深圳海關大力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為深圳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護航,大大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據悉, 2018年深圳海關先后組織了9項國外技貿措施通報評議,成功應對了法國無人機新規、加拿大實驗室新規等貿易爭端,惠及深圳企業65億美元產品出口;積極協助企業應對歐盟“產品合規與監管條例”,所提意見納入世貿組織TBT委員會例會議題,并獲歐盟重視回應。
同時,深圳海關用足用好幫扶政策,解決6家香港高校在深研究機構等免稅資格問題;成功運用歸類技術手段,幫助“會飛的照相機”更好地走出國門;并制發全國海關首份《原產地預裁定決定書》。
關員手持移動終端開展查驗作業。
深圳海關開展保護知識產權“龍騰”行動成效顯著,2018年對2443萬件涉嫌侵權貨物采取保護措施,同比增長74%,為深圳民企的自主創新“走出去”保駕護航。不同于2017年“龍騰”行動,2018年,深圳海關“龍騰”行動將保護的重點聚焦到中小微民營企業上。
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王愷介紹,深圳海關從139家初選企業中確定18家民營企業作為重點保護對象,這18家重點企業共掌握自主知識產權285項,都有很高含金量,其中74%為專利權。深圳海關逐一進行“個性化會診”,為每個企業定制知識產權保護綜合策略,提出完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建議70余條,經過重點扶持引導,關區新增知識產權備案296項。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海關加大對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侵權貨物的打擊力度,同時對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加大AEO企業認證培育力度,加強企業認證規范管理,推動誠信企業享受更多的AEO通關便利優惠措施。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深圳海關將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創建強國城市范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出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新一輪措施,著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規范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程序,推動聯合懲戒、聯合激勵機制更有效落實,進一步支持深圳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和高科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