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是全球貿易體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美國、印度、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陸續發布了貿易合規指南,對跨境航運規則進行了更新。
“中國對外貨物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企業對海運相關制裁風險需要未雨綢繆。”海航海運有限公司合規管理部陳芳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日前發布的通告指出了違反管制規定的具有欺騙性的航運行為,包括偽造船只和貨物單據,以掩蓋石油運輸的目的地;通過船到船(STS)貨物轉移方式隱藏貨物的原產地或目的地;關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隱藏運往敘利亞、伊朗等國的貨物目的地等。
對此,陳芳建議企業建立客戶篩查系統,針對交易對象進行篩查,確保交易對象并非出口國制裁的個人和實體。此外,與制裁國家有貿易往來的能源、航運、造船行業,當地的港口運營商,為制裁國能源、航運或造船行業營業的人,為制裁國當地活動提供重大財務、物資、技術、服務支持的人都面臨相關風險。
道瓊斯風險與合規產品總監埃里克·索恩(Eric A. Sohn)認為,外貿企業可以采取以下三個步驟,更好地防范航運貿易合規風險。
首先,檢查貨船。美國、聯合國和歐盟都列出了需接受不同程度額外審查的船舶黑名單。除了對交易雙方進行審查外,為謹慎起見,還審查運輸此類貨物所用的相關船舶(包含受制裁的商用飛機),這也可能令企業承擔監管后果。
加強盡職調查并不僅僅是審查制裁黑名單。OFAC的朝鮮航運公告顯示:懸掛朝鮮國旗的商船有時會對船舶進行改裝,掩蓋其身份,試圖冒充其他船舶。改裝項目包括在船名和國際海事組織(IMO)編號上涂色等。因此應加強對船只名稱、IMO編號、無線電呼號及未在標準國際船舶登記處登記貨船的審查。
其次,檢查貨物。管制貨物的識別極其困難,這些貨物技術含量高、分類具體(如指定管口的最小直徑),且過于籠統。此外,多數國家未要求必須以SWIFT(銀行結算系統)報文或以提單方式對貨物進行說明。再加上系統編碼不夠具體,無法將誤報率降到最低等情況,識別管制貨物難度非常高。同時,軍民兩用貨物也是合規審查的重點,其中一部分軍民兩用貨物出口風險很高。企業可以審查所有歷史運輸單據文件,以確定哪些貨物為軍民兩用或軍用貨物,并將此類貨物列入貨物篩查系統。也可以尋求市面上的貨物數據庫幫助檢查,利用商業貿易名稱(生產商/產品名稱)識別管制貨物,獲取受制裁船舶、城市及港口等信息。
最后,檢查航線。企業船只停靠的港口可能影響國際貿易合規情況。即使其停靠港為僅限于加油服務的臨時停靠點,但貨船出現在被制裁的港口就會產生嚴重后果。為確保裝船不會停靠至受制裁港口,公司需要掌握港口數據庫(包括聯合國貿易和運輸地點代碼規定的標準港口代碼),規劃好擬運輸航線(包括所有停靠港),保障船只對實際航線的追蹤能力(可追蹤至船只發出的AIS應答機信號)。
航線追蹤不只包括識別受制裁港口,OFAC近日的朝鮮航運公告重點關注了海上船舶之間的貨物轉移。公告甚至提供了示意圖,指明船舶之間的貨物轉移多發生在哪些區域。若貨船嚴重偏離其擬運輸航線,并長時間關閉自身AIS應答器,或位于OFAC公告中限制區域附近,則該船的貿易交易很可能被臨時撤銷。
“各國航運貿易規則處于不斷變化中,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要借鑒前人經驗,還應熟練掌握出口國的最新航運規則。”陳芳表示,要積極構建貿易合規體系,識別自身貿易違規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從而確保自身持續可預期地作出合規的出口計劃,進而降低航運貿易合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