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從海關總署今天(8日)公布的數據來看,前7個月民營企業仍是拉動我國外貿的主力軍和領頭羊,近年來我國相繼實施了簡政放權、降稅降費等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明顯提振了市場預期,也增強了企業的信心,外貿保持了穩中提質的勢頭。
前不久,蘇州工業園區一家民營企業與境外一家大型集團簽訂了一個合作項目,未來公司營業額將翻倍增長,然而,隨著產能規模的擴張和長周期物料的儲備,企業自有資金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
蘇州某公司財務經理 陳紅梅:“因為我們沒有抵押物,廠房是租賃的,在申請貸款過程當中周期比較長,花了5個多月,融資成本也比較高。”
就在企業一籌莫展時,海關聯合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共同推出的“關助融”項目讓企業看到了希望,企業憑借良好的進出口通關記錄和納稅記錄等證明材料,可以直接實現無抵押貸款,不僅能得到政府的貼息或費用補貼,還能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利息優惠,從企業申請到貸款發放僅需20多個工作日。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辦公室副主任 王詠梅:“海關添信、政府補貼、銀行讓利,企業可以實實在在地獲得純信用的貸款。按照目前蘇州市關于小微企業純信用貸款的額度,最高能夠獲得大概1000萬元的貸款。”
海關通關數據與金融服務合作的創新模式,可以使蘇州2000多家中小微外貿企業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開拓國際市場等多個環節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此外,當地政府部門通過組織境外展會、在稅收、研發、通關等環節給予中小微企業支持,讓企業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
蘇州某公司負責人 王猛:“我們參加越來越多的展會,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所以未來我覺得我們會出口到更多的國家,可能不止50個,甚至到100個。”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民營企業外貿發展,減稅降費,持續優化口岸環境,今年以來海關總署就取消了15類118項商品的自動進口許可證。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處長 閆敏:“更多穩外貿政策措施的加快出臺與落地,能讓企業更早、更好享受到相關便利與實惠,有助于降低企業壓力、增強企業應對能力,提振信心,這些對穩外貿起到了直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