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唐山市2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6項主要經濟指標絕對值全部排名全省第一。其中,主營業務收入9330億元,同比增長22.4%;稅收386.6億元,同比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7.8%;實際利用外資11億美元,同比增長6.9%;外貿出口總額94.64億元,同比增長0.98%;外貿進口總額140.74億元,同比增長48.7%。
開發區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項目建設的主陣地、體制機制創新的主力軍。唐山市有2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其中包括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共同承載著全市80%的產業項目、53.5%的規上工業企業,貢獻著85.5%的稅收和83.3%的投資。可以說,這些開發區決定著增投資穩增長,主導著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事關唐山高質量發展全局。
今年以來,唐山市在優化項目招商、加快產業升級、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大督責問效等方面精準發力,省級以上開發區形成提速發展、提質增效的良好態勢,主營業務收入、稅收等指標增速均快于去年同期、超過年初計劃。
“項目是開發區發展的生命線。在環保、用地、要素等約束趨緊的形勢下,產業項目不可能再隨意布局、遍地開花,開發區成為產業項目落戶的首選之地、必選之地。”唐山市市長丁繡峰表示。該市聚焦項目招商提效,以優質新增量夯實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支撐。以精準高效招商加快項目聚集,以項目快開快建快入統提質量增效益。上半年,全市開發區新簽約項目247個,協議總投資額1133.5億元;新開工項目324個,計劃總投資1333億元。同時,以完善配套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大力推廣標準廠房孵化培育、既有企業“零地擴張”、閑置廠房盤活更新等集約用地模式,確保園區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最大效益。
產業是開發區的立區之本,也是唐山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針對各開發區產業定位不清晰、發展層次低、產品同質化甚至同類企業惡性競爭問題比較突出的狀況,唐山市聚焦產業迭代升級,以強主導、興特色提升開發區發展能級。引導各開發區瞄準自身定位,在“4+5+4”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內,明確2至3個契合全市產業布局的主導產業。開掘優勢培育特色產業集群,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激勵、整合提升、環保倒逼等措施,推動特色產業園區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精準發力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產業層級。選準重點領域,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提升主導產業關聯度和整體競爭力。完善各類創新平臺,引導各開發區加強與京津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利用高端創新資源。目前,全市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68家,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28個。
“開發區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只有針對發展痼疾深化改革、創新路徑,掃清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確保開發區輕裝前進、提速發展。”唐山市商務局局長王學龍表示。該市激發活力動力,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釋放開發區提質增效潛能。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凡是開發區有承接條件的審批事項,一律下放到位。對于沒有承接條件的,采取授權、委托、設立代理點等方式上門辦理,真正做到“園內事園區辦”。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開發區(園區)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在開發區推行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競爭機制,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全面推行績效工資制度。探索市場化改革,激活開發區發展潛能,鼓勵企業家單獨或聯合投資建設“特色園”“園中園”,實現減少財政投入、提高運管效能、園區自我發展的多贏。
同時,全市各部門不當“旁觀者”、都做“參與者”。唐山市將開發區建設擺在戰略位置,要求全市各級各單位強化“服務開發區就是服務高質量發展”意識,為開發區發展創造寬松優越的發展環境。重新修訂并印發實施《唐山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經濟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將4方面22項指標逐一分解下發到各開發區。各開發區將逐項梳理分析,找短板補差距,確保年內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高速增長。唐山市還將進一步明確獎懲機制,強化各縣(市、區)首責意識、開發區主體擔當意識、市直單位服務意識,以督責問效促進開發區跨越突破,共同推動開發區指標增長、排名前移。(記者劉禹彤 通訊員陳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