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貿易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喧囂塵上,成為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動輒施壓和任性妄為的武器,讓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和好不容易喘口氣的國際貿易陷入被再次逆轉的危險局面。這其中,中國受到來自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外部沖擊尤甚。
面對今年以來外貿發展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1—7月我國進出口貿易仍舊保持穩中提質的態勢,特別是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國際市場的布局更加全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進出口增長10.2%,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2.8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中國外貿應對復雜外部環境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沖擊產生了重要的對沖作用。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不少國家經濟低迷,少數西方國家一意孤行采取單邊主義政策溢出的負面效果加大沖擊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成為進一步引領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公共產品,為經濟全球化增添了新動能和新思路。 “一帶一路”倡議既為中國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添了新動力,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增添了新活力。
5年多來的實踐證明,在世界經濟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已逐步跨越沿線國家,成為以沿線65個國家為載體、以亞歐合作為重點,逐步擴大到全球的“65+”。“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為南北經濟潛在互補性轉換成現實經濟增長動力提供重要載體,也為形成“經濟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享”的亞歐經濟發展新格局奠定重要基礎,更成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力,承載著以構建自由貿易區網絡體系為目標、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新使命。
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推進過程中的單邊主義雜音令全球經濟發展,特別是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責難,少數國家奉行“損人利己”的貿易政策,并且人為阻遏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的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則從雙邊合作為主向多邊合作拓展延伸,尤其是順應了發展中國家求發展的強烈意愿,實現了更多國家自身經濟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可供各方借力的合作平臺,在互利共贏中成為打破雙邊困境、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格局的重要力量。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為主要經濟體探尋經濟增長之道提供“中國樣本”。作為具備最完善的產業鏈和全球最大市場的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來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和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借助參與國之間的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為實現全球化再平衡提供“中國思路”。“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就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再平衡和全球包容性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在“一帶一路”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的基礎上,不斷改變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區只因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洼地”的面貌,建立地區新型合作關系。
面對依舊浪濤洶涌的單邊主義,共建“一帶一路”為促進世界多邊貿易體系建設提供了有效平臺,成為增進經濟全球化信心、提振世界經濟發展信心和增添世界經濟活力的“定海神針”。共建“一帶一路”必將進一步推動貿易暢通和經濟融合,借助參與國家之間基礎設施建設的互聯互通實現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人員交往的更大更快流動,從而拉動貿易與投資行為,這對于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確保經濟全球化方向不逆轉,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