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經理人》雜志發對1073家外貿出口企業的調研得出《2019年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此報告知道關注的是:美國超歐盟再次登頂,“一帶一路”貿易力量爆發。
從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看,美國、歐盟和東盟始終是我國外貿企業選擇出口最多的三大地區,其中,美國和歐盟你追我趕,一直“霸占”前兩名。2018年,歐盟超過美國,成為我國企業選擇出口最多的地區。在2019年調查中,美國再超過歐盟,站上第1名(見下圖)。
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為什么我國企業仍然更多地選擇美國作為出口目的地?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長期以來,美國是我國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8年,中美貿易額為4.18萬億元,同比增長5.7%,中美貿易額占當年我國貿易總額的14%左右。即使美國拋出了加征關稅的伎倆,我國大量出口美國市場的企業卻無法在短期內找到有效的替代市場,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開發也不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一個培育的過程。另外,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需求特點,我國企業多元化布局海外市場,也要經歷一個產品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所以,2018年我國與美國之間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實現增長,并且貿易順差達到2.14萬億元,擴大了14.7%。
市場消化了2018年的“搶出口”之后,美國加增關稅帶來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前7個月,我國與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8.1%,出口額下降2.1%,進口額下降24%,3個指標均出現下降。這種負面效應也需要給市場足夠的時間去消化,但不要因此失去信心。
相比美國的“三降”,2019年前7個月,我國對歐盟、東盟、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拉丁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以人民幣計)“清一色”實現增長,增長率分別為12.6%、15.8%、4.5%、8.2%、3.7%、4.8%、13.5%。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額迅猛增長,企業對沿線市場的布局加快。其中,中東可謂一匹“黑馬”。2018年剛被納入調查范圍,中東就闖入我國企業出口最多的地區第4名。在2019年調查中,中東維持了第4名的位置,企業選擇比例為11.3%,高出2018年1.6個百分點(見上圖)。中東只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一個典型代表,未來將有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