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
穿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空隧道,對外開放是推動廊坊振興發展的重要法寶、強大動力。
數十載,風云激蕩。“5·18”經貿洽談會,“9·26”農交會,廊坊已經成為河北頗具影響力的對外開放城市。
幾十年,朝乾夕惕。廊坊敞開胸襟、擁抱世界,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融入自貿試驗區,正向著經濟強市、美麗廊坊的目標不懈努力奮斗著。
站在時間兩端,數據的對比,令人驚嘆。
新中國成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建市30年來,廊坊實際利用外資從無到有,對外貿易額不斷攀升。2017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達到9.9億美元,比始有外資數據的1990年增長110.4倍;全市出口總值達到161.2億元,比始有出口數據的1995年增長216.5倍。
回望來時路,我市從未像現在這樣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也從未如此接近擁抱世界的夢想。
開門“迎進來”,邁步“走出去”
——海納百川擁抱世界
1984年,是廊坊對外開放的“零公里”起步點。
這一年,首屆河北省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暨出口商品貿易洽談會舉行,并于2000年落戶廊坊。
自2000年廊坊承辦“5·18”經洽會后,辦會機制常變常新,由以對外經濟貿易為主,轉變為對外對內經濟貿易相結合;由以引資為主變為“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特別是從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展會開始,廊坊不僅走出了河北,走出了中國,更走向了世界……
從2005年“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節”逐漸走向亞洲,到2015年與中東歐、非洲合作對接;從2016年面向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到印度主賓國、南荷蘭省主賓省展;從首屆中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到中德工業整合發展論壇,廊坊開放的腳步一路向前,已延伸到了世界各個角落。
伴著“5·18”經洽會,廊坊正式走上開放快車道,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產業集群加速聚集,重大產業項目承載平臺逐漸強大,在不到全市3%的土地上,1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創造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伴著“5·18”經洽會,廊坊打造會展之城的步伐氣勢如虹;伴著“5·18”經洽會,廊坊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優化,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5·18”經洽會已深深融入廊坊的血脈,融入廊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方方面面。
發展開放型經濟,不僅要有“引進來”的底氣,還要有“走出去”的勇氣。
廊坊企業“走出去”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廊坊不失時機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使對外經濟合作迅速駛上了“快車道”。我市加強引導服務,組織對接洽談,推進項目實施,著力推動各類企業“走出去”。
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備案境外投資企業78家,對外投資中方投資額累計實現41.1億美元,占全省的22.3%,總量居全省第二,遍布6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146億美元,占全省的40%,業務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周邊國家(地區)為依托,以區域合作為支撐,以發展中國家為重點的多元化市場格局。
“引進來”“走出去”的交相互動,正在把廊坊的開放型經濟提升到一個全新水平。
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升外貿發展質量和效益
——“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齊步走
敞開大門、打開窗戶,新鮮空氣才會源源不斷,發展的新動能才會持續涌動。
我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科技興貿、大經貿和“走出去”戰略,以貿易為龍頭、以產業為主體、以科技為動力,不斷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推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有效推動全市外貿轉型升級,帶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外貿經營主體不斷擴大。截至2018年底,全市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企業2838家。其中,出口實績企業811家。全市已經形成民營企業為主力軍,外商投資企業為中堅力量,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對外貿易格局。
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近年來,我市積極擴大進口,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安信、京東方、固安云谷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集中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生產線。2018年,全市進口高達284.6億元,占全省進口總量的22%,保持全省領先優勢。
外貿新業態發展迅猛。全市大力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積極申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動力轉換,努力推動全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截至目前,27家出口企業被認定為河北省跨境電子商務示范企業,8個海外倉被認定為河北省公共海外倉。2019年6月18日,廊坊綜合保稅區通過實地驗收,標志著河北省率先通過整合升級而設立的綜合保稅區已具備運行的基本條件,廊坊新添了一個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正式步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建設開放合作新高地
開放,是“一帶一路”的標識。
獨特的地理和區位優勢,讓廊坊敞開了胸懷、打開了翅膀。
2014年以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歷史性機遇面前,我市積極組織各縣(市、區)、廊坊開發區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并在北京、深圳和德國、斯洛伐克建立招商聯絡處,吸引了大批優質企業和項目落戶發展。
廊坊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立足本地產能優勢,主動服務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擴大貿易、勘察設計、投資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技術服務等“走出去”方式為重點,加快國際產能合作持續有序健康發展,擴大雙方經貿往來,促進廊坊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廊坊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備案投資企業20家,中方投資額13.8億美元,占全市中方投資額的30%。主要分布在沿線12個國家,其中,東南亞地區投資額占比87%。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建筑業,中方投資額分別達7.5億美元和5.5億美元。
好趁東風揚帆起,直指千里向未來。8月31日,當“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的牌匾展露在人們眼前時,開放新征程的啟航號角就已吹響,廊坊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資租賃等產業,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大興機場片區作為河北自貿試驗區四個片區之一,是國家首次在跨省級行政區域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片區,必將最大程度釋放改革紅利,成為制度創新熱土。
廊坊步入“自貿”時代,自貿試驗區開啟廊坊開放新征程。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大興機場片區廊坊區域將著力打造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承載區、國家航空科技創新引領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為其它區域的協同發展探索示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