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副司級) 劉長于
中國外貿發展不僅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世界。
2019年4月份的一天,沙特阿拉伯西北部一座三線城市卡西姆的中學老師法蒂瑪,通過手機在杭州某電商平臺下單中國品牌充電寶,短短24小時之內,來自中國的充電寶就準時到達法蒂瑪手中,這僅僅是數百萬細分品類中國制造消費品通往全球之旅的一個小小縮影。
近年來,中國外貿通過技術和服務創新,帶動中國產品集體出海,不斷拓展海外市場,為海外消費者提供了全新消費體驗,提升了當地產業鏈,促進了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中國外貿發展不僅促進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也為帶動全球經濟貿易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貿發展有力推動了開放型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加快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外向度越高,經濟發展水平也越高。2019年,中西部發揮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深度開拓海外市場,全年貨物進出口增速高于東部9.8個百分點。在外貿增長助推下,以湖南、湖北、安徽為代表的中部沿江省份經濟增速保持快速增長,有效縮小了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一批地方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了一批特色明顯的“超強”小鎮,有力拉動了縣域經濟發展。
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1.8億以上,極大緩解了就業壓力,創造了國民福利,有力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城鄉統籌發展。除了傳統貿易方式,外貿新業態的發展也在不斷創造更多就業。全國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注冊企業已超2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面對加工貿易發展的新形勢,各地商務部門積極推進保稅維修等高附加值項目落地,僅山西富士康手機保稅維修項目就帶動1.8萬人就業。
外貿助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通過國際貿易交往,中國企業吸收國際智慧,參與全球產業協作,并向全球分享科技創新成果。華為、京東方等一大批企業與國外企業積極合作,深入參與國際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開放融合。華為2019年5G手機出貨量超690萬臺,僅在前三季度就與全球各大運營商簽訂了60多份5G商用合同,為全球實現5G快速商用貢獻中國力量。比亞迪純電動客車銷量突破5.5萬臺,運營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造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方案”。
進口已成為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物質需求的重要來源。2019年消費品進口增長19%,為連續第四年保持增長,規模創歷史新高。其中,電動載人汽車、水果、化妝品進口分別增長1.2倍、39.8%和38.8%。中國已是全球乳制品、豬肉、棉花、大豆、酒類等產品第一大進口國。肉類多元化進口促進保供穩價,2019年我國積極擴大豬肉等肉產品多元化進口來源,新增16個國家肉類產品準入。藥品和醫療設備關稅下調減輕了民眾就醫成本。自2019年起,對包括50余種抗癌原料藥在內的部分原料藥實施零關稅,全年醫藥品進口增長25.8%。今年起內窺鏡、聽診器等常用醫療設備關稅也進一步下調。
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在此基礎上,中國積極搭建進口博覽會等新平臺。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僅在科技生活館,全球知名企業就首發30多個重量級新品,包括松下居家養老家電解決方案、三星折疊手機等。進博會已成為全球博覽會中首發新品最多的博覽會之一,中國成為國際新品“首秀場”。2019年“雙11”活動期間,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2萬個海外品牌通過天貓國際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超過62萬款消費品,天貓國際、京東等跨境電商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的全球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