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新辦就穩外貿相關舉措舉行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跨境電商作為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為迅猛的貿易方式,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減少中間環節,解決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更多國家、更多企業、更多群體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發布會上表示,自2015年起,國務院已分四批設立59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商務部會同各部門和各地方,探索建立起以“六體系兩平臺”為核心的政策體系,面向全國復制推廣了12方面36項成熟經驗和創新做法,推動跨境電商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了1862.1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綜試區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任鴻斌進一步指出,當前,傳統外貿受到疫情嚴重的沖擊,需要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獨特的優勢,開展在線營銷,實現在線交易,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以新業態新模式助力外貿攻堅克難。為此,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13個部門,深入研究評估,提出政策和工作建議。4月7日,國務院決定新設46個綜試區,加上已經批準的59個,全國將有105個綜試區,已經覆蓋了30個省、市、自治區,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綜試區將繼續通過開展先行先試,并適用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稅收、零售進口監管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