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雙龍,大家都豎大拇哥。這個國際物流集團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業務員,踏實,肯干,能吃苦,是干業務的一把好手。
張雙龍的工作就是跑外事,好多出差業務聯系的活兒,都是他在跑,常常背包一拿,坐上車就奔赴業務一線。今年4月份,平臺順利簽下出口俄羅斯5500萬只口罩的1.4億元大單。為確保按期交付,張雙龍被安排到浙江和福建口罩廠家進行現場查驗。連著3天,張雙龍和同事與時間賽跑,輾轉上千公里,先后到浙江衢州、福建泉州等地多家口罩生產廠家對接,驗廠、驗貨,及時溝通,商定口罩生產計劃,并盯辦督辦,直至裝貨封箱。
“我們這一路下來,多虧了雙龍,他既當業務員又當司機師傅,真是辛苦他了?!蓖吕铎o回憶到。那次,張雙龍和同事在浙江金華高速口會合后,一同拿多地的口罩樣品前往(永康)檢測機構。那天,一位浙江開化口罩廠家的老板開車帶著他們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老板因極度勞累差點發生車禍。張雙龍主動轉換角色,頂替老板當司機,十幾個小時,途徑五六個城市,如期完成了檢測任務,也贏得了廠家的感謝和尊重。
張雙龍深知業務員的辛苦,但他毫無怨言。疫情期間,他放棄了節假日和周末的休息時間,連續37天無畏逆行而上,從山東青島即墨到福建泉州、廈門再到浙江衢州、開化、金華、義烏到江蘇蘇州,直到口罩大單順利交付。特別是在廈門機場那一晚,張雙龍和同事們從晚8點奮戰到第二天中午12點,緊盯裝貨各個環節,誰也沒有合眼。起初大量的物資是由人工往飛機上裝卸,速度非常緩慢,他們經過與機場溝通開進三臺叉車裝運,隨后又使用兩條傳送帶,大大加快了防疫物資的搬運速度。東方魚肚翻白的時候,眼看貨物按要求裝上了飛機,他們才長舒一口氣,把懸著的心放到了肚里。張雙龍則一屁股坐到地上,靠著停機場旁的一根燈桿,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張雙龍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貢獻著積極力量。(李承陽)
責任編輯:白澤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