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貿易增加了巨大困難,年初寧波外貿企業普遍陷入訂單萎縮甚至取消的困境。盡管第二季度開始,寧波市外貿出口整體恢復較快,自3月起,已連續8個月保持當月出口正增長,但隨著秋冬季節來臨,海外疫情形勢又嚴峻起來,給國際貿易帶來更多難題。近日,寧波市貿促會組織布局“雙循環”新格局、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培訓會議,邀請寧波電商研究院、浙江天冊(寧波)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曉明,億通管理咨詢(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朝蘭等分別作主題演講。逾500位企業代表參會,行業涵蓋汽配、跨境電商、機械、食品工業等多行業領域。
關注國際貿易風險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看,除我國基本恢復正常以外,只有日本、韓國等少數國家防疫工作比較成功,全球貿易供應能力大幅度下降,這既是影響,也是機會。”王曉明表示,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經貿摩擦加劇,企業基于要素成本和貿易環境等方面的考慮,要及時調整產業布局和全球資源配置。
而這其中,企業需要遵循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理念。“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形勢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應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他提醒企業,這一時期,企業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國內份額的占有率。
關注貿易風險的升級。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走出去,但企業仍需主動適應外貿的新趨勢新變化。他表示,不少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公司治理、組織管理架構、政策制定、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且由于對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不熟悉,導致與當地企業、社區、政府摩擦加大,這些都不利于企業走出去。
他提醒,企業境外投資時,需正確履行投資項目報批、境外公司注冊報批、跨境擔保登記、外匯資金登記等國內法定程序;要對東道國法律環境進行相應盡職調查,確保投資及后續經營活動開展符合當地外商投資的規定;符合出口國原產地要求。
做好匯率風控
11月15日,涵蓋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
對于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從業者而言,如何通過RCEP獲取更大的市場機會是最為關心的問題。億通管理咨詢(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朝蘭直言,RCEP帶給廣大出口企業的機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關稅和關稅壁壘。RCEP簽署后,區域內的關稅壁壘將逐漸取消和消減,最大程度地擴張了國際間的商品貿易和商品流動,在區域內的買全球和賣全球更通暢和便利。另一個是東盟10國市場相對歐洲和美國更具潛力。“近幾年,歐洲和美國傳統市場生意愈加難做,拓展東盟市場、‘一帶一路’市場是大勢所趨,有了這樣的貿易協定支撐,國內外貿企業可以在區域內市場大展拳腳。”
RCEP的實施將使進口商品的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特別是跨境電商進口企業,可以讓客戶買到價格更低廉的優質海外商品。此外,技術輸出、數據貿易成為新的亮點。“除了資金投入,金融數據出口,更高質量的出口模式才是未來的最大趨勢。”吳朝蘭說。
當前,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進出口貿易企業如何做好匯率風控呢?“計算每筆訂單匯控的成本,根據所需成本推出匯率報價。”吳朝蘭認為,近期匯率不斷變化,企業應根據訂單周期,調整價格頻率,建議設置為1-3個月,結合未來匯率的走勢分析,制定更有利于競爭的價格。此外,產品不同,利潤不同,不同周期采取不同的報價策略。使用不同貨幣報價,硬通貨幣與軟通貨幣相結合。“當然企業還要做到匯控,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
(甬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