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是享譽世界的小商品之都。改革開放以來,義烏以貿易互通為主軸,不斷在地理上和觀念上擴大與世界接軌的通道,有力推進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從國內看,義烏在改革開放的坐標上,先后歷經五代市場變遷,自覺擔當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歷史使命。地區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28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485.6億元,是1978年的1161倍。新時代的義烏以打造第六代市場為核心,依托大改革和大開放,加快邁入自貿試驗區時代,統籌發展進口、出口、轉口業務,持續提升義烏在國內大循環中的地位。
從國際看,義烏通過貿易改變了長期以來依賴江海港口的被動局面,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線路,真正成為“一帶一路”的新起點。中歐班列統一品牌五年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發運量穩步增長,將“世界超市”浙江義烏及其輻射的長三角地區與歐洲連接起來,為中歐雙方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創造了更大合作空間。
今年上半年,“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臺)開行737列,發運箱量同比增長149%。義新歐”中歐班列不僅輻射范圍日益擴展,開通14條運行線路,實現歐亞大陸全覆蓋,而且產業帶動效應增強,推動了中歐班列由運輸通道到貿易通道的轉變。
實踐證明,義烏作為通達四海、買賣全球的“世界貨地”,在“一帶一路”合作的大舞臺中展現了獨有的義烏元素,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成功實踐和精彩呈現。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共識越來越廣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義烏作為浙江縣域經濟發展的典型,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諸多啟示。
一是驗證了“一帶一路”強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西方抹黑和對沖“一帶一路”的意圖是違背經濟原則和經濟規律的。在疫情期間,“義新歐”班列和義烏對外貿易逆勢增長就是最好的例證,義烏融入“一帶一路”的實踐超過單一維度,向西借“陸上絲綢之路”出境、向東借“海上絲綢之路”出洋、線上借“網上絲綢之路”搶單,以國際小商品市場鏈接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商貿節點。
二是凸顯了有為在政府和有效市場的良性互動關系。在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上,義烏做得很出色,同時政府引導經濟這只有力的手,義烏做得也很好。從1982年建成第一代僅有幾百個攤位的“露天市場”到打造第六代市場,都與實干推進改革開放密不可分。這一實踐邏輯可以概括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統一。義烏實踐還印證了馬克思對世界市場中性屬性的認定,作為全球小商品市場風向標,打破了姓資姓社的人為劃分。
三是在實踐中豐富了“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F在的義烏,不僅是義烏人的義烏,更是中國的義烏、世界的義烏,有52個民族近130萬外來建設者、80多個國家和地區1.3萬境外客商在這里生活工作,義烏商品、義烏商人、義烏企業、義烏市場正在成為國家競爭力、全球生產力的微觀組成。義烏在“一帶一路”話語體系上的創新表達正是體現了格局、戰略與人物、故事相結合。
四是發揚了適應市場經濟的文化“基因”和理念。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思想傳統,以及“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世界觀與價值追求,這在義烏體現得尤為鮮明。義烏有句著名的民俗“客人是條龍,不來就要窮”,這真實地反映了義烏人開放、包容、共享、共富的文化理念。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義烏精神和創新意識,義利并舉、一言九鼎的信用理念等,這些都是義烏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與優勢。
五是打造了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地方樣本。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是發展共同體。城市作為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交往的重要主體,也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直接力量。新老義烏人和諧相處、文化交融、共創家業突破了“文明沖突”的陷阱,為地方合作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諸多啟示。“酒香不怕巷子深”,正是“一帶一路”倡議賦能義烏,讓更多的義烏元素展現在世界面前。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義烏主動融入新時代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正在推進從貿易開放向制度開放轉變,以地方合作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實踐中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國際視野和世界關懷。(王義桅系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陳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