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大部分在華外資企業也是雙循環的踐行者,國內循環他們是‘在中國、為中國’,在國內生產、銷售、采購,外資企業深深融入了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我國2/5的進出口是外資企業完成的,也推動了國內國際雙循環。”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再次肯定了外資企業對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貢獻。他還介紹說,近四年來,中國引資規模一直穩居全球第二。特別是去年在全球外資下降40%的背景下,中國吸引外資依然增長了4.5%。
未來中國吸引外資走勢如何?近期印發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指出,未來外資將不斷提質量優結構,更好地融入國民經濟循環,并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吸收外資的主要預期性指標:5年累計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7000億美元,到2025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占比提升到30%。
到2025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占比提升到30%,這意味著中國更加注重吸引外資的質量,也給更多高技術企業投資中國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中國生產力學會研究員楊枝煌認為,未來高技術產業外資企業加碼投資中國的原由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國正在加大用于解決芯片等“卡脖子”問題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全面投入;二是中國不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也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科技應用市場;三是中國正在加速推動經濟的數字化轉型,蘊藏著巨大的高科技投資空間;四是世界很多發達經濟體都提出了綠色低碳發展目標,中國也提出了雙碳目標,這也創造了新的投資空間。
“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營商環境越來越好,蓬勃向上的市場環境為參天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支持和保障,也提高了參天對中國市場的發展信心。”日本最大的眼科制藥集團參天公司中國區總裁山田貴之表示,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民眾健康消費需求旺盛,眼科市場到了快速增長階段,而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眼科醫療擁有巨大的需求。
山田貴之認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不斷地擴大開放,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在華投資和建設。隨著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政策的實施,外資企業已經成為連接雙循環的天然紐帶和推動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力量。
參天為了積極應對中國市場的巨量增長,于今年4月,在蘇州投資興建的眼科生產基地正式開工。這是參天在蘇州,也是在中國的第二家工廠,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將成為參天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眼科解決方案綜合基地,是集專業化、高層次的眼部醫療、科研、生產、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參天全球旗艦中心,年產能將達到8.4億支滴眼液。
“創新是引領行業發展、推動行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參天在未來將加大研發和投資力度,用創新支持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賦能醫藥創新轉型。”山田貴之說。
在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學家梁國勇看來,中國高科技領域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是巨大的,這主要表現在:其一,中國是高科技產品的巨大市場;其二,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和完善的供應鏈;其三,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大。此外,梁國勇在其著作《中國經濟2040》一書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價值鏈高端“三高”特征的經濟活動對增長的貢獻必然提升。
除了營商環境和市場規模因素之外,中國市場還讓全球的技術創業者看到了夢想成真的可能。例如,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外資創新創業企業的公司注冊相較于疫情前會存在許多困難,相關方面積極協調,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
上海神之星際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核心人員來自非洲加納的公司。該團隊人員專業為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以及石油和油氣田開發工程。他們也正是看到了中國的巨大市場,計劃于2020年在上海創立該公司,但疫情打亂了其節奏,讓公司核心成員Robert Appiah十分煩惱。
這期間,啟迪之星(上海)孵化器讓Robert Appiah看到了希望。通過啟迪之星(上海)的專業化服務,以及多方資源的協調,2021年4月,這支初創團隊成功拿到公司營業執照。后來,啟迪之星(上海)又為這家公司陸續對接了銀行開戶、進出口證辦理、尋找人力資源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的工作。也正是因為如此,Robert Appiah對中國的創新創業環境有了新的認識,也增強了其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信心。
“提升高技術產業在外資中的占比,中國還需要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減稅降費、降低關稅水平、加快研究數字貿易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楊枝煌認為,我國還需要加強原創創新的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從全球情況看,高技術產業的投資總體上將不斷加強,占國際直接投資比重將持續提升。其中,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和低碳相關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增長將尤其強勁。疫情蔓延、數字化提速和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加強都是影響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梁國勇說,加強高技術產業的投資,包括加大高技術行業吸引利用外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這順應了全球新技術革命的趨勢,有利于借助世界科技進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