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受國內外貿易環境變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出現了一些訂單流出和產業外遷的跡象,這種變動符合經濟規律,不會影響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今年以來,隨著周邊國家生產端的逐步恢復,去年回流到國內的部分外貿訂單再次流出。同時,一些企業將部分制造環節轉移到國外。在我國外貿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供需兩端承受巨大壓力的背景下,相關變動難免引起關注和討論。
對此,有關部門已明確回應。商務部對外貿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流訂單流出的規模是可控的、影響是有限的。中國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球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隨著國內產業持續升級,要素結構在發生變化,一些企業部分產業外遷是貿易投資分工合作的正常現象,是企業主動進行全球布局的結果,符合經濟規律。
其實,對訂單變化和產業遷移的擔憂,本質上是對產業鏈供應鏈的擔憂,特別是在一些國家人為破壞的影響下,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依然是穩固的。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能力以及專業人才等方面的明顯優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
在我國外貿發展面臨更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前5個月外貿進出口實現了穩定增長,其中5月當月進出口同比、環比分別增長9.6%和9.2%,全年外貿保穩提質基礎進一步鞏固,外貿進出口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此外,今年前4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6%,其中制造業使用外資增長65%,吸收外資呈現增長快、含金量足、引資大項目穩等特點。
需要持續高度重視做好穩外貿工作。當前仍然面臨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供應鏈瓶頸難以徹底緩解、疫情反復等內外多重因素困擾,仍需全力幫助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穩產業。
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要落實好國務院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實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意見要求,助力外貿企業復工達產,全面恢復、持續增強中國外貿的綜合競爭力。
加強企業的服務保障。要充分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辦公室的作用,會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全力幫助解決好外貿企業在貿易便利化、物流運輸、獲取訂單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引導產能優化布局。持續培育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區,用好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平臺和載體,引導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梯度轉移。要指導有條件的企業有序開展全球布局,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要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持續推進自貿區提升戰略,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規則,讓中國始終成為外商投資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