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美聯儲開啟激進加息周期以遏制高通脹。9月,美聯儲將再次召開議息會議,公布最新的利率決定,市場多預計其或再次加息75個基點。受美聯儲大幅加息預期升溫影響,今年以來美元已升值了近15%,上周,美元指數更是一度突破110大關,續創20年來新高。
而在美元大幅升值影響下,非美貨幣普遍走弱,對美元均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貶值。1-8月,日元貶值17%,英鎊貶值14%,歐元貶值12%,人民幣匯率也受到短期波動,貶值8%。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信息顯示,1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928,調升170個基點。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9230,跌38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9246,跌65個基點。假期之前,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9160,較前一交易日下調64個基點。此外,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6.97元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則一度跌破6.99元關口,接近“7元大關”。8日、9日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雖然并無續跌,但仍徘徊在6.9的年內低點附近。
近期的匯率波動也使得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更趨復雜嚴峻。例如按7日的匯率進行換算,假若外貿企業要兌換10萬美元,則要比今年年初時多花6.05萬元人民幣左右。
針對企業在跨境經營中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企業可采取三種方式進行管理,首先是收支平衡對沖,進出口兼營企業,既有收匯又有付匯,可以在收支兩邊做到匯率風險的自然對沖。他表示,“打個比方來說,我們進出口企業既要進口支付美元,又要出口收入美元,這樣的話一付一支就將大部分美元頭寸自然對沖了,需要處理的僅僅是收支抵扣后凈額的美元匯率敞口,這樣通過自然平衡之后企業的匯率風險敞口就小了很多。”
其次便是“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應用外匯衍生品對沖匯率風險敞口,合理應用外匯遠掉期、期權等工具提前鎖定遠期匯率,規避匯率波動風險。三則是通過跨境人民幣結算,“企業可以和貿易方協商,在合同中約定人民幣進行結算支付,以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最佳效果”。
在5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李飛也介紹了在本輪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接續政策措施中,為進一步穩定外貿發展的新政策,其中一項便是增強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李飛表示,商務部將會同人民銀行、外匯局等部門,持續引導外貿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鼓勵銀行機構創新優化產品,為更多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
來源:國際商報